新闻资讯-儿童亲子

“芳华映初心 科创向未来”——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科技创新巾帼行动主题展”引参观热潮

“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前夕,在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举办的“巾帼科技 创新未来——科技创新巾帼行动主题展”持续引发观展热潮。吸引了众多机关单位、学校及社会团体组织主题教育参观活动,成为展现女性科技力量的重要窗口。

3月7日9时,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迎来当天第一个参观团体,来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刷厂的观众走进博物馆。“我们单位每年妇女节都会组织活动,今年来到了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正好赶上科技主题展,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女性在科技创新中的力量。”观众陈女士表示。

科技创新巾帼行动主题展现场 新华网 丁梓朔摄

百项成果彰显巾帼担当

本次展览由全国妇联、新华社联合主办,自2024年11月28日开展以来,以百项女性科技成就为核心,通过沉浸式互动体验、实物模型与图文展示相结合的形式,生动呈现我国女科技工作者们在数字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服务、高端制造、农业科学、生命科学、资源与环境等国家重点战略发展行业的科技创新成果和卓越贡献,全面呈现了百余位杰出女科学家、两院女院士的科研成就与风采,展现了女科技工作者将家国情怀融入科技创新的卓越历程。

科技创新巾帼行动主题展现场 新华网 丁梓朔摄

2021年4月,全国妇联、科技部等7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科技创新巾帼行动的意见》,此次主题展是“科技创新巾帼行动”实施以来聚焦国家重点战略发展行业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是全国妇联联合多部门推动巾帼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具体实践。

3月7日,交通运输部组织了100多位直属机关职工代表到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参观学习,有职工代表在观展后说:“今天上午我部刚刚举办了交通巾帼先进事迹报告会,深刻感受到交通行业是一个巾帼英雄辈出的行业,近年来涌现出了最美女机长宋寅,国内第一位远洋公务船女船长詹春珮等巾帼先进,尤其在科技领域,交通行业的时代楷模单杏花、全国三八红旗手刘冬梅、刘瑞芳等是巾帼不让须眉的代表,她们都是以科技创新赋能流动中国,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努力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参观了今天的科技展,结合她们的事迹,让我更加深刻感受到女性科技工作者的重要作用,科技工作需要凝聚更多巾帼智慧和力量。”

多元视角诠释家国情怀

最新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女性科技人员已达4000万,占科技工作者总人数比例超过45%;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女性项目负责人有6000余人。

来自中国机械工业建设集团的观众胡建侠表示,展览中,她印象最深刻的是诺贝尔获得者屠呦呦的事迹,屠呦呦和团队在艰苦卓绝的科研环境中,发现和研制出改变人类健康命运的青蒿素,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智慧。

志愿讲解员田文表示,通过为不同的团体讲解,并与他们进行交流,她更加深刻认识到女性科技人才是科技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科技事业十分重要的力量,撑起了我国科技事业半边天。志愿讲解员唐浩然则认为,这个展览让他深深感受到女科学家们在基础研究和前沿科技领域,都发挥了更加细腻的聪明才智,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互动体验激发科学热情

在展览中,最“火爆”的当属科技互动体验区,空中成像互动展示、AI超级体侧机、下棋机器人、机器人超市等展项前都排起长长的大队。“太好玩了!”“只在电视和电影里看过。”“看看我能不能下过(下棋)机器人。”“女科学家们太酷了!”观众一边体验,一边兴奋地分享自己的感受。

科技创新巾帼行动主题展现场 新华网 丁梓朔摄

“帮我拿一瓶酸梅汤。”一名观众对着机器人“售货员”说,“售货员”移步到货架上,精准取下瓶装酸梅汤,放在观众面前。现场负责人武文韬告诉记者,人形机器人的展示,不但让人们实际体会到机器人的应用场景,还能了解支撑人工智能相关的知识,是展览中比较受欢迎的项目。

科技创新巾帼行动主题展现场 新华网 丁梓朔摄

此外,博物馆推出的“巾帼科普公开课”等活动,进一步将科学知识融入生活场景,如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食疗营养部主任王宜主讲的“本草童谣”课程,通过时节与健康饮食的结合,普及科学理念。还举办了多场针对儿童青少年的“机器人知识科普”主题活动,激发孩子们对科技创新的热爱和向往。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科普教育活动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3月底。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时代创新精神,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致敬巾帼力量的桥梁。在这里,每一位观众都能感受到,科技创新不仅是国家发展的引擎,更是无数女性以智慧与坚韧书写的时代华章。

标签: 妇女儿童 妇女 科技创新 博物馆 巾帼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