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海的海面上,有一艘渔船。天色渐渐暗下来,张万全夫妇已经在海上漂泊好些日子了,可渔网每次拉上来都是空空的,两口子愁得不行,唉声叹气的。
这一天,他们准备收工了,最后一网拉起来的时候,嘿,一只巴掌大的海螺突然出现在眼前。
这海螺可太漂亮了,贝壳闪着琥珀金和翡翠绿的光,从一种颜色慢慢变到另一种颜色,螺纹中间还闪着珍珠母贝的虹彩,它的触须就像丝绸一样,在水里轻轻晃悠。
张万全的妻子瞅了一眼,说:“给孩子当个玩意儿吧!”说完就把这海螺塞口袋里了。
她哪能想到,这不起眼的“海底宝石”马上就要闹出一场大动静。
回到家,孩子正哭得稀里哗啦的,一看到这海螺,立马就不哭了,握着它破涕为笑。
这时候,73岁的老渔民张老爷子走过来,本来笑眯眯看着孩子呢,突然眼睛瞪得老大,瞳孔都紧缩起来了。
他可是在《东海贝类图谱》里见过这海螺的黑白插图,老爷子手都开始抖了,一把从孩子手里夺过海螺,大声吼道:“这是龙宫翁戎螺!快去找专家!”
一家人一听,赶紧连夜查资料,这一查可不得了,原来这龙宫翁戎螺诞生于寒武纪,曾经和三叶虫一起生活过,比恐龙诞生还早3亿年呢!
而且啊,学界在过去一百年里,也就发现过15种它的近亲活体。
第二天,他们就把这海螺送到了生物研究所。
教授们一看到这海螺,眼睛都直了,围着它跟疯了似的。
在显微镜下面,海螺的壳体有个特别的“防火层”结构,是18层碳酸钙和蛋白质交替堆叠起来的,就像一层“装甲”,能扛住800米深海的压力。
更让人惊讶的是基因测序结果,这种螺类5亿年来基本没啥变化,它身体里有一种特殊的端粒酶,能让细胞好像永远不会死一样,这可给抗衰老研究带来了希望。
没过多久,一个日本商人找上门来,拿着几万美元的支票,想买这只海螺。
张家人这下犯难了,这龙宫翁戎螺全球现存还不到300只,在黑市上一只都能炒到20万美元呢。
中科院的专家知道了,心疼得直跺脚,说:“每只活体都是移动的基因库,我们更希望建立保育基地。”
原来啊,龙宫翁戎螺的原产地台湾海峡,因为有人盗捕,生态都快出问题了。
南京古生物所的李教授看着这只海螺,感慨地说:“它见证过5次生物大灭绝,如今却难逃人类的渔网。”
现在深海捕捞技术越来越厉害,更多像龙宫翁戎螺这样的“活化石”都有暴露的危险。
专家们都呼吁建立国际保护公约,让这些地球上的“时间旅行者”能继续好好地生存下去。
网友们也热闹起来了,“海洋卫士”说:“建议设立‘活化石保护日’,拒绝收藏买卖!”
“贝壳收藏家”说:“这是贝类界的蒙娜丽莎,科学价值无可估量。”“渔民老李”笑着说:“我们村祖辈都叫它‘龙王盔’,没想到这么金贵。”
这场从渔家孩子哭闹开始的科学风暴,不光让张家可能收获财富,也让所有人都开始重新思考:在赚钱和保护生命奇迹之间,我们到底该怎么选呢?这只带着远古光芒的海螺,正等着一个比钱更重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