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儿童在2-3岁的时候,语言发展迅速,他们用稚嫩的声音表达着奇奇怪怪的想法,妙语连珠逗得大人们哈哈大笑。大人们望着他们可爱的模样,不禁感叹:“谁也没教过,这些话都是从哪里学来的呢?”
是的,普通儿童他们在3岁左右已经具备了从环境中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个能力为他们顺利认识世界奠定了基础,并伴随他们一生。孤独症儿童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因为孤独症儿童刻板的特点,各种基本能力都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如果到了3岁还没有发展出这个能力,他们就会被确诊,诊断之后尽管也可以发展出这种能力,但是与普通儿童的差距已经拉开了。
是不是3岁以前帮助儿童发展出这种能力就可以和孤独症不沾边了?理论上是这样的!
人类用感官接收信息,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等,把多种感官接收到的信息在大脑中进行整合,然后输出,这就是人类的认知过程。孤独症儿童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或者说由于孤独症的刻板,导致他们的认知方式也变得刻板。
普通儿童如何从环境中学习的呢?举个例子,有一天爸爸对妈妈说“帮我递一下毛巾”,妈妈把毛巾递给了爸爸。就是这个场景,尽管普通儿童在一旁玩并没有参与,但是儿童可以通过听爸爸说话、通过看妈妈把一块方方正正的东西递给了爸爸,普通儿童就会学到非常非常多的东西:
他会知道那块方方正正的东西叫“毛巾”,以后见到类似的东西时还会说“毛巾”;或者是下次有人再说“毛巾”的时候,儿童会看向毛巾的位置,甚至会把毛巾递给人家;也有可能会在爸爸洗漱前提醒爸爸:“你准备毛巾了吗?”也可以在自己需要毛巾,但自己又拿不到时请求别人“我需要一条毛巾”。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儿童可以把从环境中得到的信息在头脑中整合,然后在适当的时候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出来,这就是我们普通人认知方式。
但是孤独症儿童不会出现上面任何一种情况,如果你想让他按照你的指令,把毛巾递给你,你就要教他在听到的指令和儿童的动作之间建立起关系,这就是听指令的能力。如果你想让他看到毛巾时说“毛巾”,你就要教他命名毛巾,不断地在看到毛巾和说毛巾之间建立起连接。
总之,你会发现孤独症儿童的很多能力都是你教他就会,你不教他就不会。缺少从环境中自主学习的能力,孤独症儿童比普通儿童认知上发展要慢很多。那么这个可以从环境中自主学习的能力究竟是什么呢?
因为孤独症儿童的刻板,需要我们一个能力一个能力地帮助他们建立,而且这些能力是一些初级能力比如听指令、配对、模仿、命名等,从环境中学习的能力则需要在这些初级能力的基础上,进行能力之间的自由转换,产生相互的影响,这个能力叫作知名的能力。理论上是可以通过系统的方法帮助儿童建立知名能力的,如果人人都知道知名能力,并且掌握建立知名能力的方法,那么赶在儿童3岁之前建立起知名能力,儿童想成为孤独症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