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儿童亲子

汪政:什么是好的教育——读刷刷的儿童小说《一树阳光》

一般来说,在现实题材的儿童长篇小说中,作品的主人公大多是儿童,以成年人作为主角的不是太多——这很好理解,孩子们喜欢在作品中与同龄人相遇,看他们的故事,体验他们的喜怒哀乐,在代入中与作品角色共情。对孩子们来说,由于情感、经验各方面的差别,要他们走进大人的世界、理解成年人的复杂的生活经历与心理是比较难的。当然,这不是说儿童文学不能塑造成年人角色或以其为主人公,成人角色的生活必须与孩子的生活相关,在孩子的理解范围之内。我想,在开始创作《一树阳光》时,刷刷大概首先考虑的就是这个问题。从小说的后记中我们得知,作品是在作者采访了大量中小学校长和老师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孩子始终是刷刷关注的中心,也是她写作的动力,她的写作理想“是希望通过文学的力量,开启孩子们心灵的窗户,让他们在文学的世界里,发现美,理解爱,感受希望。”

作品中的“贵校长”每天上放学的时候都在校门口迎送学生,全校近1300名学生,他能叫出800多个学生的名字,对这些学生的情况或多或少地都有了解,只要有时间,他都会和学生们亲热交谈,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他的办学无疑是富有个性独具一格的,时常给学生们带来惊喜。他在学校开办了一家学生超市,学生可以在超市里用自己各方面表现赢取的积分购物;他举办各种各样的主题节,让学生们在欢乐的节庆中放飞心情;他鼓励青年教师进行课程创新,在菜地里上别具一格的数学课;他动员缺少自信的同学参加市里的编程大赛,耐心地打电话和不理解的家长沟通,让家长多多鼓励孩子“发挥自己的潜力”,告诉家长:“我们眼中要有孩子,更要有‘人’。孩子是人,一个独立的人,我们要尊重他们的选择。”当绘画方面有专长的陶露露的作品没处放,连老师都不要时,贵校长想办法将这些作品印成名信片进行推广,为盲校孩子筹措善款;当贫困家庭的孩子李海,热爱足球运动却连一双球鞋都买不起时,他和体育老师设法在不伤及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为孩子圆梦……

这是一个懂孩子、懂教育、敢于大胆探索的校长。作品的主要线索和中心情节就是贵校长的“助学课堂”教学实验,贵校长特地为了这一教学实验设计了《助学手册》。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主人,面对学习内容,学生先试试,相信自己能行;然后进入学习,相信自己能理解;接着进入深度学习,相信自己能提出新问题。他希望学生能“带着主见进课堂,带着问题进课堂……每个同学都能带着渴望和研究的心态上课”。“时代在变,教育也在悄然发生着深刻的变革。这变革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更是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培养目标上的全方位革新。”做了多年教育工作已临近退休的贵校长知道这样的革新真正实现起来并不容易,社会的期望、孩子的成长,让每一个教学改革者都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贵校长对教育发展有深刻的理解,但他又是慎重的,一开始只拿出了两班作为试验班。小说安排了富有传统教学经验、在全校乃至全市都享有盛誉的吴老师来演“对手戏”。吴老师相信只有多做题,多付出才会有好成绩,为此,她放弃了班级在学校几乎所有的活动,不断地给学生增加作业量。当然,试验班不但学得生动活泼,在全省学业测试中也名列前茅。传统的教学方法受到了挑战,这恰是贵校长教学改革的突破点。社会在发展,在新的核心素养面前,是新的课堂教学、新的学习方法和新的评价体系。正如贵校长所说:“基础知识是根基,但我们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让孩子们在掌握基础的同时,学会如何应用知识,如何独立思考,如何解决实际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作品不但寄寓了刷刷的教育理想,更体现了新的时代精神和教育发展的方向。

在所有的文学种类中,儿童文学是与教育最近的。自近代以来,儿童文学与教育几乎同步成长。现代启蒙发现了人,发现了儿童,也才有了真正意义上为儿童创作的文学。教育与儿童文学都是为了人的成长和全面发展,都是从生命的孕育起步,虽然处在不同的领域,却走在同一条道路上。重申这样的常识对儿童文学创作意义重大。童书是孩子们的重要读物,要写好儿童文学,每个儿童文学作家都要过好教育这一关。

刷刷在学校、校长和老师们中间看到了大量成功的教育实践,《一树阳光》不是纸上谈兵,写的是现实中的教育和学校。因此,许多老师读后都说:“看到了一种现代教育理念的传递。”虽说儿童文学比起其他类型的文学更具有教育的功能,但这一功能一般是从儿童身心成长的大教育概念去表现的。《一树阳光》既是大教育,又涉及到具体的小学学科教育,做到了教育与审美的统一、人与文的统一。细数刷刷的儿童文学,涉及到具体教育的作品不在少数,希望她能形成自己儿童文学的特色,为中国教育的发展做出文学的贡献。

标签: 儿童 教育 小说 一树阳光 汪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