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儿童亲子

孤独症早期干预除六大技能外,还有一种技能追上普通儿童

小龄孤独症儿童和大龄的孤独症儿童干预方向是不一样的。有的大龄孤独症儿童虽然能力很低,但也不建议再进行密集的桌面教学了,应该把干预重点放在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上,让儿童学习生存、生活技能,降低对家人的依赖,努力达到日常生活的独立。

而小年龄的孤独症儿童教育目标始终是“回归主流”。趁儿童年龄小,各项能力还没有固化,对其进行早期干预,让那些可以有的还尚未掌握的技能赶紧掌握,越早掌握越好!

那么孤独症儿童早期干预都干预啥呢?以下这些能力,如果不经过专门教授,孤独症儿童是不会自己发展出来的,特别是最后一种能力发展出来可以追上普通儿童!

一、模仿能力

有过机构训练的家长都知道,模仿训练中的引导语是“和我做一样的”或者是“这样做”。训练人员做出简单的动作,让儿童做出一模一样的动作。模仿能力可以让儿童通过眼睛来学习。

孤独症儿童一旦意识到大人们让他们做的事,就是把看到的大人的动作“复制”出来。他们的模仿能力就会飞速发展,甚至有时也会出现不用他模仿他也模仿的现象。这就是孤独症的特点,一个赛道一旦开启,速度非常快且停不下来,这样的赛道还有很多条。

二、听指令能力

听指令,就是儿童可以根据大人的语言指令行动。听指令能力在孤独症儿童身上很难建立,因为很多人会把听指令和模仿混淆。在教模仿的时候有指令,在教听指令的时候又有模仿。导致孤独症儿童并不能清楚,到底是看到大人拍手的动作时拍手?还是听到“拍手”的指令时拍手?孤独症儿童刻板的特点,会使他们学起来不像我们认为的理所当然。

三、仿说能力

教儿童说话是家长们最关心的一个任务,于是家长们说得口干舌燥,希望孩子张嘴说话,终于孤独症儿童可以在你说完之后跟着你说了,可是你会发现他们什么都仿说,你明明问他问题,他却把问题给你仿说出来。

不用疑惑,还是因为刻板,在仿说的教学模式下,你的话就是一个声音,他只是重复这个声音,他所重复的这个声音没有意义。

四、命名能力

命名能力,是指儿童可以用语言去给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尝到的、感受到的物品或感觉等贴标签,其原理是儿童在非语言刺激和语言之间建立起了联系,所以教儿童认识东西,希望他回答有关“什么”的问题,你要从仿说教学转换成命名教学。

五、提要求能力

提要求能力对于儿童来说是需要优先发展的一个能力。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欲望,想要什么就说什么,可以减少问题行为发生。通常不会说话的儿童也会被引导着表达自己的需求,比如指一指。因为提要求的模式是,儿童想要什么说了什么就可以得到什么,这是一个自然强化的过程,因此提要求能力可以有助于主动语言的发展。

六、对话能力

有的儿童听指令很好,命名仿说也很好,就是不会回答问题。原因是孤独症儿童不会在一个语言刺激下对应做出一个相关的语言行为。他可以在关联配对中把洗衣机和衣服放在一起,也根据指令找出“用来洗衣服的”是洗衣机,但他不会用说“洗衣机”回答“洗衣服用什么”这个问题,对话能力地建立就可以解决这个事情。

早期干预多早才好呢?最好是在3岁前。如果孤独症儿童在3岁前掌握了我上述所说的这些能力,而且这些能力之间能够相互转化相互影响,那么儿童就能获得一种从环境中自主学习的能力——知名能力。有了这个主动学习的能力,儿童的发展就可以像普通儿童一样顺利。

早期干预最佳时间就那么短短的几年,有限的时间里儿童需要掌握那么多的能力,才能有望赶上普通儿童。所以孩子一旦被确诊为孤独症,最耽误不起的就是时间,但在现实中真正能抓住宝贵时间的人有多少呢?每每看着那些已经长大孤独症儿童都会忍不住的惋惜。

再次呼吁全社会提高对孤独症的认知,大力发展、鼓励孤独症的研究,让更多不可能变为可能!你认为早期干预还要干预什么呢?可以在下面留言谈谈你对早期干预的看法。

标签: 儿童 洗衣机 孤独症 儿童教育 孤独症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