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字不易,请勿搬运,全网维权!)
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中写道:“父母子女这一场人世相逢,是用来相亲相爱,而不是相恨相杀的。”
年少时为人子女,总觉父母之爱或严厉或唠叨,难以理解。
人到中年,身为人父母,方知其中甘苦,亦开始反思:如何才能给予孩子真正有益的陪伴?
不再是简单的物质满足,亦非无微不至的包办,而是以更成熟、更智慧的方式,与孩子共同成长。
这3种陪伴方式,或许是中年父母最好的成长指南。
01
高质量的陪伴,而非“在场”的敷衍。
人到中年,事业家庭,事务繁多,难免分身乏术。
我们以为只要人在孩子身边,就是尽到了陪伴的责任,可往往只是身体在场,心不在焉。
一边看着手机处理工作,一边心不在焉地回应孩子,到最后,孩子感受到的可能只是敷衍与忽视。
原来,不是陪伴时间长短的问题,而是陪伴质量的高低,决定了爱的浓度。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提出“足够好的母亲”的概念。
他认为,父母不必追求完美,但需要提供“恰到好处”的回应和关注。
这意味着,在陪伴孩子时,要放下手机,放下工作,放下杂念,全身心地投入,倾听他们的心声,关注他们的需求,回应他们的情感。
我认识一位非常成功的企业家,工作极其繁忙。
但他坚持每天抽出半小时,作为与女儿的“专属时光”。
在这段时间里,他会放下所有工作,关掉手机,或陪女儿读书,或听女儿讲学校的趣事,或和女儿一起玩游戏。
他说:“这半小时,比我签任何大单都重要。我要让女儿知道,爸爸是爱她的,是在乎她的。”
当父母只是敷衍地“在场”,反而会让孩子感到更加孤独。
心不在焉的回应,孩子越能敏锐地察觉;缺乏互动的陪伴,孩子越难感受到真正的连接。
敷衍与投入,从来都是孩子能感受到的。
你怎么对待陪伴的时光,就是在定义亲子关系的质量。
在忙碌的生活中,抽出时间,给予孩子高质量的、全身心投入的陪伴,这才是爱的最好表达。
02
人,是渴望被尊重的,孩子尤其如此。
因此,在亲子关系中,尊重孩子的独立意愿,尤为重要。
可是,父母总习惯于将自己的经验视为真理,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
周国平说:父母之爱都应该是朝着孩子独立的目标。
你的每一次“为你好”的安排,每一次否定孩子的想法,都可能是在扼杀他的自主性。
不懂得尊重孩子的父母,谁又能培养出真正自信独立的孩子?
电影《死亡诗社》中的基廷老师,鼓励学生们“抓住当下”。
他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梦想,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勇敢地追求自己的人生。
虽然他的教育方式受到了传统观念的挑战,但他却点燃了学生们心中的火焰,让他们感受到了自由与尊严的可贵。
他的学生尼尔,虽然最终因父亲的专制而走向悲剧,但基廷老师给予他的尊重与鼓励,却是他生命中最宝贵的光芒。
好的关系是尊重,而不是控制。
大大方方地承认孩子是独立的个体,而不是自己的附属品,这是我们建立健康亲子关系的前提。
人当被视为独立的灵魂,而非可以随意塑造的泥土。
如果父母总是以爱的名义干涉孩子的选择,否定他们的想法,那么孩子再顺从,内心都可能埋下叛逆的种子,因为让你不舒服的控制,从来都不是真爱。
如果父母能够尊重孩子的意愿,鼓励他们独立思考,那么孩子不必事事依赖,无需处处寻求认可,因为真正的自信,源于被尊重的感觉。
凡觉压抑,皆因不尊重。
处理好爱与尊重的关系,将孩子视为平等的个体,给予他们选择的权利和试错的空间,这才是真正有智慧的陪伴。
03
共同成长,而非单向输出。
我们总以为,父母是教育者,孩子是受教者。
父母负责输出经验、知识、道理,孩子负责接收、听从、执行。
可真正的陪伴,是双向的互动,是共同的成长。
你以为自己是孩子的引路人,到最后呢,可能发现孩子也在照亮你的人生。
原来,陪伴不仅是付出,更是收获。
作家刘瑜在她的文章中,常常分享与女儿相处的点滴。
她并未将自己置于高高在上的教育者位置,
而是以平等的姿态,与女儿一起探索世界,一起学习成长。
她从女儿身上,看到了童真、好奇和无限的可能性,
也反思了自己的认知和行为模式。
她说:“与孩子相处,也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
错的陪伴是说教,对的陪伴是同行。
若是在陪伴中,父母总是扮演权威的角色,单向输出,只会让亲子关系变得僵化和疏远。
真正的滋养,是在平等的互动中,彼此学习,共同进步。
我所理解的共同成长,就像是两棵树并肩而立。
它们相互汲取阳光雨露,也相互映照,彼此成就。
说白了,陪伴,从来不是静态的看护,而是动态的、相互影响的生命过程。
如果父母能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保持开放的心态,向孩子学习,那么这份陪伴将变得更加丰盈和有意义。
前几日,重读了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感受那份陪伴孩子蜗牛般散步的耐心与温情。
中年父母,或许少了年轻时的激情,却多了几分岁月的沉淀与智慧。
陪伴孩子成长,不再是简单的给予,更是一场自我修行。高质量的陪伴,给予孩子情感的滋养;尊重独立意愿,给予孩子成长的空间;共同学习成长,给予彼此生命的启发。
只有当我们学会用这三种方式去陪伴,才能在亲子关系中,找到最舒服的节奏,收获最真挚的情感,与孩子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
喜欢文章请点个赞、收藏或者转发,欢迎在评论中发表观点,多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