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中期左右吧,东北的农村家家还都很穷,二叔因为是电工,当时也算是有钱的,他当时已经40几岁,膝下没有儿女,很喜欢逗我们这些小孩子玩。
一年正月十五的时候,当别人家穷的发愁吃一顿饺子时,二叔却花了不少的钱买回来几个烟花,消息在小屯里很快传开,包括我在内的一群小孩子都跑去看,也夹杂一些大人。走进土屋,花花绿绿的烟花摆在土炕上,其中有最大的一只,有拳头粗细,把我们这些小孩子馋的扎耳挠腮。他就坐在炕沿上,抽着香烟,嘿嘿的笑,说:莫急,等天黑了再放。
一群孩子就在他家门前等,东北的冬天本来白天就短,可是那一日却觉得很是漫长,终于太阳落下山去,月光还没有明亮起来,四周的天空隐隐的传来几声鞭炮声。二叔终于拿着烟花走出了房门。先放了几个串天柳,只听呲溜一声,一溜火线后,天空传来一声脆响。然后是放“炮打灯”,大约是有火花也有炸响,我们这些小孩都感觉到过瘾极了。
最后一个才是放最粗的烟花。二叔告诉我们这些小孩子躲远一点,别炸了崩着。他则深吸了一口烟,然后把火头凑近药捻儿,只听“咚”的一声,大烟花冒了一股火,抬头看并没有什么烟花,只听到周边的杨树上,有东西从天上掉下来发出悉悉索索的声音。孩子群里发出了很大的失望,白高兴啦。二叔也是愣了一会儿,当然认为是哑炮,悻悻地回屋啦。
第二天早晨,二叔早起,发现院子里离离落落的有几个红的、绿的、粉的小降落伞,才恍然大悟,原来昨天的烟花,是需要在白天放的!
童年的日子虽然遥远,二叔已经去世三年了,但依然想起这些零碎的趣事,内心也涌起了淡淡的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