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中心医院积极响应“万名医护下乡村”活动号召,持续开展医疗帮扶工作。在新一批的帮扶团队中,医院精心选派了涵盖多个关键科室的专家,奔赴东平县第一人民医院,扎根基层,开启帮扶新征程,尤其在儿童健康领域,展现了医院的专业能力和责任担当。
儿童保健与康复的紧密配合
在此次帮扶工作中,儿童保健科和儿童康复科的紧密配合尤为引人注目。这两个科室的专家携手,为当地儿童的健康问题提供了全面、高效的解决方案,展现了多学科协作的强大优势。
医生冯琳琳是儿童保健科的专家,她全身心投入到病房和门诊工作中,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十足的耐心,为众多患儿提供了专业且贴心的医疗服务。一位3岁患儿的家长驱车二十多公里赶来,只为解决孩子走路姿势异常的问题。冯医生迅速诊断出孩子患有足内翻,并立即联系了儿童康复科的医生姜韫赟进行会诊。姜韫赟通过细致检查,为患儿制定了详细的康复方案,包括选鞋建议、肌肉拉伸方法以及家庭矫正干预等,还耐心地向家长演示了肌肉拉伸的动作,提醒家长注意孩子的坐姿,并建议3个月后复诊。
在病房查房时,冯琳琳又发现了一位14岁女孩的脊柱侧弯问题。女孩身形瘦弱,高低肩明显,脊柱侧弯严重,且因长期佩戴支具效果不佳,已无法正常上学。冯琳琳再次联系姜韫赟会诊,经过评估,发现女孩不仅脊柱侧弯严重,还存在足弓高、双下肢不等长的问题。姜韫赟表示,仅靠支具无法解决问题,需要进行全面评估并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姜医生向患者和家属详细讲解了评估内容,并开具了临时康复处方。这些实实在在的案例,不仅是两位专家专业精神的体现,更是多学科协作模式在基层医疗中发挥巨大作用的生动诠释。
多学科协作:为基层医疗注入新活力
这次儿童保健科与儿童康复科的协同作战,不仅为患儿解决了实际问题,更体现了泰安市中心医院在基层医疗帮扶中的创新理念。多学科协作(MDT)模式能够整合不同学科的优势资源,打破科室之间的壁垒,为患者提供一站式、个性化的医疗服务,不仅提高了诊疗效率,还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
泰安市中心医院一直高度重视基层医疗能力的提升。通过专家团队的现场指导和培训,基层医护人员能够学习到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管理理念,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这种“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帮扶模式,为基层医院培养了一批带不走的专业人才,确保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儿童健康,我们共同的责任
儿童的健康是家庭的希望,也是社会的未来。泰安市中心医院坚守初心,秉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理念,持续推动优化“万名医护下乡村”活动。结合医院儿科学科集群建设优势,进一步提升儿童健康服务能力,为基层医疗注入更多活力,助力基层医疗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医生名片
冯琳琳,女,主治医师,医学硕士,儿童发育与营养专业三级主任。2010年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系。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育行为儿科进修半年。擅长儿童生长发育、营养性疾病以及儿童发育行为相关疾病的规范化诊疗,尤其在儿童保健查体、贫血、佝偻病、语音发育迟缓、身材矮小症、性早熟、肥胖症、多动症、抽动症、学习障碍等方面有丰富的诊治经验。目前担任山东省医师协会青春期健康与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委员、山东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委员。在专业领域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 2篇,参与编著论著2部,拥有国家实用新型技术专利2项,参与并主持市级科研项目2项。
姜韫赟,女,中共党员,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康复医学中心儿科康复专业三级主任。曾在复旦儿科医院康复医学科进修学习,取得欧洲全身运动质量(GMs)评估资质、A-PKU高级感觉统合治疗师、ABA行为中级干预师。她擅长常见脑血管病、骨关节疾病疼痛的中西医结合康复,以及儿童发育障碍性疾病、脊柱侧弯、脑瘫、孤独症谱系障碍等疾病的康复治疗。担任山东省康复医学会小儿神经康复分会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神志病分会委员。发表论文8篇,其中SCI 3篇,参与编著论著2部,参与1项国家级课题、2项省级课题,并获得省中医药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
(通讯员:冯琳琳 姜韫赟 薛建峰、董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