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儿童亲子

小孩出生时喜鹊遮雨,长大后成为一代名将,连续8代人为国效忠

元末的山东,薛禄呱呱坠地,谁也没想到这小子将来能救皇帝的命。

18岁那年,他家要出个兵丁,兄弟们推来推去,他咬咬牙,背上包袱去了军营。

朱棣正准备干大事,薛禄稀里糊涂成了他手下的一员。

靖难的战鼓一响,刀光剑影里,这小伙子硬是闯出了一条路,谁能想到,他和他的子孙会为大明守上两百多年?

元末的山东,薛禄呱呱坠地,谁也没想到这小子将来能救皇帝的命。

18岁那年,他家要出个兵丁,兄弟们推来推去,他咬咬牙,背上包袱去了军营。

朱棣正准备干大事,薛禄稀里糊涂成了他手下的一员。

靖难的战鼓一响,刀光剑影里,这小伙子硬是闯出了一条路,谁能想到,他和他的子孙会为大明守上两百多年?

薛禄生在青岛,那会儿还是元朝的地盘。

他家不算穷,可兄弟多,日子过得紧巴巴。

18岁那年,朱元璋的兵到山东征人,家里得交一个去当兵。

哥哥们都不乐意,薛禄站出来,说自己去。

家里人看他瘦巴巴的样子,觉得他吃不了那苦,可他主意已定,收拾了点干粮就走了。

到了军营,他被分到燕王朱棣手下,成天操练,扛刀背枪,累得满身是汗。

军营里啥样的人都有,薛禄不吭声,只管埋头干,慢慢学会了怎么打仗。

建文元年,朱棣扯旗造反,靖难的仗打起来了。

薛禄跟着大队南下,风里来雨里去,鞋底都磨穿了。

真定那场仗,敌军来势汹汹,薛禄带人冲上去,生生擒了对方的左将,立了个头功。

军营里的人开始记住这个黑瘦的小子,朱棣也多看了他两眼。

那时候仗打得凶,城头换旗跟吃饭一样平常,薛禄攥着刀,脑子里只有一件事:跟着王爷往前冲。

第二年,仗打到东昌,朱棣吃了败仗,被敌军围得死死的。

薛禄带着五十来号人,趁夜摸进敌营,刀砍箭射,硬是杀出一条血路。

他把自己的马让给朱棣,自己跑在后头挡箭,愣是把朱棣带了出来。

那回他满身是伤,差点没爬起来,可朱棣没事,他觉得值。

同年,济南的仗更险,敌将铁铉使了个诈降的招,在城门放铁闸想砸死朱棣。

薛禄眼疾手快,一把推开朱棣,自己差点被砸个稀烂。

两次死里逃生,朱棣看他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靖难打完,朱棣坐了皇位,封了一堆人。

薛禄得了个都督佥事,管着兵马的事。

朝廷里人来人往,封赏的文书堆成山,薛禄没多想,继续操练手下的兵。

朱棣登基后,蒙古那边老不安分,他一口气打了五次北征,每次都点名让薛禄跟着。

北疆的风沙刮得脸疼,薛禄当先锋,带着兵冲在最前头。

蒙古人的马快,箭也狠,薛禄带着人左突右杀,愣是打得对方不敢抬头。

营帐里,战报一封接一封,薛禄的名字总在上头。

永乐十八年,朱棣把都城搬到北京,北边的压力更大了。

薛禄这些年攒的功劳,朝廷没法不赏,封了他个阳武侯。

朝里的人都说,靖难的功臣多,可薛禄这侯爷,是靠北疆的血汗挣来的,不是光靠跟着朱棣造反。

封侯那天,他站在大殿上,盔甲还是旧的,脸上皱纹多了,可腰杆挺得直。

北征的日子没停,薛禄还是老样子,带兵巡营,盯着蒙古人的动静,营地里的火堆夜夜烧。

朱棣走了,仁宗朱高炽上台。

北边的游牧部落又开始闹,仁宗点薛禄当镇朔大将军,守着北疆。

薛禄带着兵,沿着长城跑,风雪天也不歇。

蒙古人试着来骚扰几次,薛禄早有准备,布好阵等着,杀得对方丢盔弃甲。

北疆的烽火台没亮起来,朝廷里松了口气。

薛禄头发白了,可骑马还是稳,士兵们看他,像看座山。

宣宗朱瞻基当皇帝后,麻烦又来了。

朱高煦不服气,扯旗造反。

宣宗亲自带兵,点薛禄当先锋。

叛军的营寨扎得密,薛禄带着人一波接一波冲,硬是把敌阵撕开。

仗没打多久,朱高煦就撑不住了,叛乱平了。

没过几年,瓦剌又来挑事,薛禄领兵迎上去,敌军还没站稳就被打散了。

宣德五年,薛禄病了,躺在营帐里,眼睛还盯着北边的地平线。

他73岁那年,闭了眼,朝廷追封他为鄞国公,准他的爵位传下去。

薛禄走了,阳武侯的牌子却没倒。

他的儿子接着干,孙子也接着干。

薛家的人一代接一代,上了战场就没怕过。

第二代的薛诜打麓川,战死了,尸骨都没带回来。

第三代的薛琮守北京,跟于谦一块儿挡住敌军,城墙上的血迹里,有他的份。

时间一晃,到了崇祯末年,第八代的薛濂还在北京城头拼命。

李自成的兵冲进来,他守到最后,被刀砍倒,阳武侯的旗倒了,明朝也跟着没了。

薛家的宅子在青岛,早就旧了。

后人还在那儿,守着老屋,讲着薛禄当年的故事。

从永乐的战鼓到崇祯的烽火,八代人,刀枪没离过手,血没少流。

北疆的风还在刮,薛家的名字却刻在了明朝的骨头里。

标签: 名将 薛禄 喜鹊 喜鹊遮雨 阳武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