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学前儿童的绘画发展进入到意义的故事塑造与似想象性的阶段时,他们的作品呈现出独特而迷人的特质,展现出这个年龄段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正在蓬勃发展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在这个阶段,学前儿童的绘画表现出寻找心理感受和经验化刺激的显著特点。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对事物外在形象的描绘,而是试图通过绘画来传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体验。绘画不再是一种单纯形态的呈现,更成为了他们连接内心世界与外部环境的桥梁。每一笔每一划都承载着他们在生活点滴中积累的经验,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心理感受。
他们对具体的事物有了时间的定位,尽管这种定位还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尚处在不稳定的几何理解阶段。然而,这并不妨碍他们尝试用绘画讲述简单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时间或许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但却为他们的创作增添了一份独特的叙事性。他们可能会用一系列的画面展示一个事件的发生过程,尽管画面的衔接可能不够流畅,时间顺序也可能略显混乱,但这正是他们独特的表达方式。
故事塑造更多地基于表面的想象信息,这是这个阶段儿童绘画的又一特色。他们的想象力如同插上了翅膀,在绘画的天空中自由翱翔。他们不受现实逻辑的束缚,将各种看似不相关的元素组合在一起,创造出一个个充满奇幻色彩的故事。这些故事或许在成人看来有些荒诞不经,但对于儿童来说,却是他们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是他们想象力的一次精彩绽放。
在语言气氛上,呈现出情感的无规律性。儿童在讲述自己的绘画故事时,情感的表达如同跳跃的音符,时而高涨,时而低落,没有明显的规律可循。这种无规律性恰恰反映了他们内心世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他们用真挚的情感赋予了绘画作品鲜活的生命力。
儿童在这个阶段开始分享自己的立体空间,将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情感毫无保留地融入到绘画作品中,并通过故事的形式表达出来。每一幅画都是一个小小的世界,里面充满了他们的好奇、探索、喜悦与困惑。他们用独特的视角和无限的想象力,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童趣和惊喜的艺术天地,让我们看到了儿童内心深处那片纯净而美好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