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际局势中红海地区的紧张态势格外引人关注,也门胡塞武装针对红海航道上的美军舰艇和国际商船的行动,让美国陷入了颇为尴尬的境地。面对胡塞武装的频繁袭扰,美国在军事打击上不但未能占据上风,反而玩起了甩锅的把戏,将矛头指向中国,毫无根据地指责一家与中国军方“有关联”的中国卫星公司向胡塞武装提供图像情报 ,这操作简直像极了小孩子打架输了就在地上撒泼打滚,实在是毫无道理。
自2015年沙特主导的多国联军介入也门冲突以来,胡塞在伊朗的支持下不断壮大,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游击队”。他们不仅装备了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和无人机,情报系统也愈发强大,能实现精准打击目标。进入2023年,胡塞将行动范围延伸到红海,这可触动了美国在中东的“神经末梢”。毕竟,红海航道是全球贸易的重要通道,美国在中东又有着诸多利益布局,这胡塞武装的动作,无疑是动了美国的“奶酪”。
美军当然不会坐视不管,几轮导弹打击、空袭接连上演,甚至连航母都开进了红海。可结果呢?胡塞武装不但没有被压制住,反而频频出击,还成功袭击了美国商船,甚至炮轰了美国航母。这一下,可让一向以“世界警察”自居的美国丢了面子,军方也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尴尬处境。堂堂超级大国,竟然拿一个地方武装没办法,这要是传出去,以后还怎么在世界上“横着走”?于是,美国开始“开动脑筋”,想出了甩锅中国这一招。
美国指责中国卫星协助胡塞,这背后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一方面,这是典型的转移内部矛盾和注意力的手段。美国国内对政府的中东政策本就存在诸多质疑,如今打了半天却打不赢胡塞,总得找个“背锅侠”来解释失败吧。近年来,美国一直炒作“中国科技输出带来地缘不稳定”,从芯片、无人机到卫星,什么都能拿来“安个罪名”,这次不过是故技重施。另一方面,这很可能是为之后打压中国民营高科技企业“铺垫舆论”。美国此前发起的关税战并没有让中国“屈服”,为了加大对中国的施压力度,不排除会对中国高科技进一步“卡脖子”。而此次指责中国卫星“支持恐怖势力”,正好可以为其之后的行动提供借口。
事实上,美国这种毫无根据的抹黑中国在中东角色的行为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去年就有美媒宣称胡塞使用的无人机“可能与中国制造有关”,纯粹是捕风捉影。这次拿卫星说事,也不过是老调重弹。面对美方的无端指责,中国外交部的回应有理有据、有节有度。中国始终奉行不干涉内政的外交原则,反对通过武力干预解决争端。在中东问题上,中国一贯支持各方通过政治对话解决矛盾,从不向任何一方输出武器、情报或军事援助,更不会“选边站”。在也门问题上,中国一直主张实现持久停火,推动政治和解,努力为当地人民争取和平环境。中国和地区国家合作以发展为主,不图地缘控制,也不搞军事扩张,深受阿拉伯世界欢迎。反观美国,几十年在中东的“铁拳干预”,换来的却是一个又一个国家陷入战乱。
美国这次甩锅中国,我们需要看透其背后的三重深意。第一,这是技术封锁的新借口。以“国家安全”为由,限制中国卫星和遥感图像输出,打压中国高技术企业走出去,是美国早有的计划。这次炒作所谓“中国卫星支援胡塞”,很可能是为下一轮技术战作舆论准备。第二,这是舆论战的延伸战场。美国将中东问题中国化,把自己在该地区的战略失败归咎于“外部干预”,这不仅是为自己洗白,更是对中国国际形象的一次抹黑操作。第三,这是“灰色地带”博弈的前奏。未来不排除美方对中国商业卫星、数据出口和地面站进行限制,甚至在国际机构中推动所谓“监管框架”,进一步压制中国在全球遥感和航天商业市场的竞争力。
中国当然不能只做“受害者”。面对美方的舆论攻势,我们一方面要据理反驳,用事实和证据戳穿美国的谎言;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主动设定议题、掌握话语权,不能总等别人扣完帽子、甩完锅,我们才出来“澄清”。同时,我们也要进一步加快关键卫星、遥感、通讯等高技术行业的国际化布局,打造更加安全、可控的出口路径,防范未来因“政治标签”被国际客户孤立的风险。
美国军舰挡不住胡塞导弹,就怪“中国卫星”,这种荒唐逻辑或许只能糊弄国内选民和一些不明真相的盟友。但对于我们来说,一定要看清其背后的真实动机,在科技、安全与国际传播上同步布局、主动出击,才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站稳脚跟,不被美国的无理行径所干扰,坚定地走自己的发展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