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北京市“安心通学路”建设工作现场会在东城区灯市口小学召开。记者在会上了解到,目前,东城已累计施划“通学路”170余条。未来,以灯市口街区为代表的儿童友好街区有望在全市推广。
“彩虹步道”成为学生上下学“安心路”
当天下午4时许,正值小学放学时间,在灯市口小学的校园里,学生们背着书包,以班级为单位排成长队,在老师的带领下,走出学校大门,走进灯市口北巷。在这条小巷的道路东侧,划着一条“彩虹步道”,长262米的步道直达巷口,学生们自觉有序地走在这条步道上,前来接学生的家长们则在道路西侧施划的家长等候区内安静地等待。
学生家长赵女士说:“以前每到上下学时间,家长们都挤在巷子里,还有骑着电动车、自行车的,非常不方便,也很不安全,我都要看着女儿进入学校大门才放心。自从有了‘彩虹步道’,我只需要把女儿送到巷子口,她沿着‘学生专用道’走进学校,我放心多了。而且现在放学时,巷子里也不拥挤了,接孩子特别顺利和方便。”赵女士还曾当过学校的家长志愿者,和学校教师一起在学生上下学时段,引导学生安全有序地通过“彩虹步道”,守护好学生“安全路”。
为了缓解校园门口的交通拥堵问题,2022年,在东城区多部门的支持下,灯市口小学门前施划了一条“安心通学路”。灯市口小学党总支书记吴健说:“施划通学路后,交通部门设置了限时禁行时间,家长的机动车、非机动车都排在了灯市口北巷之外,老师和家长志愿者组成了护学队伍,实现手递手闭环接送,学校周边的交通秩序也有了很大改善。”
灯市口小学毗邻景山学校,两所学校的学生共有近3000人,全部是通过“安心通学路”上下学。吴健说:“我们两所学校建立了‘通学联盟’,统筹调整上下学时间,分批放学,错时共用通学路。”
通过综合治理,灯市口地区高峰时段拥堵时长平均缩短15分钟,道路通行效率提升40%,交通秩序显著改善。
“安心通学路”助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2023年6月1日,北京市23部门联合出台《北京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提出了“加强儿童友好慢行交通系统建设,改造增设一批‘安心通学路’”的工作要求。
东城区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东城区以“安心通学路”建设为突破口,将校园交通治理与老城更新、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深度融合,打造“胡同慢行环线”,串联多所学校与社区公园,实现“步行上学、一路通达”。在东直门地区、永外地区、灯市口地区的建设中,优先融入通学方案,还组织学生参与街区设计,让治理方案更具可行性与亲和力。
目前,东城已累计施划“通学路”170余条,家长等候区、安全岛200余处。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东城还将着力解决老城空间约束、部分家长违规停车、潮汐交通预警灵敏度等问题,进一步推动从问题解决走向长效治理。
据介绍,东城区已于2021年在全市率先启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2022年确定为第一批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单位,成为了北京市乃至全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先行者。
灯市口大街作为东城区联合多部门打造的第一条儿童友好示范街道,地处古都风貌协调区,连接崇雍大街与王府井大街,是首都核心区学医景商高度集中的典型代表区域,街内及周边包含北京景山学校、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东城区灯市口小学、东城区东华门幼儿园(小班部)等多所中小学幼儿园,在政府主导、儿童参与城市治理工作的新工作模式助推下,已初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儿童友好示范街道的条件与优势。
文字:王慧雯
图片:刘畅 王辉 东教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