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儿童亲子

藏在亲子关系里的人格成长课,就在今天20:00《心相约》

发布时间:2025-08-30 14:36:51  浏览量:1

小宇最近总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连吃饭都戴着耳机。妈妈觉得孩子 “越来越孤僻”,趁他上学时翻了他的平板电脑,发现他在社交平台分享对科幻小说的见解,还和网友组建了写作小组。妈妈又气又慌,不仅删了小宇的账号,还在家长群里吐槽 “孩子不务正业”—— 结果小宇回家后看到消息,整整一周没和妈妈说过一句话。

在数字时代,家庭里的“边界冲突”早已不再是“敲门”“查手机”那么简单。或许很多家长没意识到,边界感从来不是“管与不管”的选择题,而是塑造孩子人格过程中一门重要“成长课”。

8月30日20:00

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广西广播电视台共同主办的

心理健康教育访谈节目《心相约》

与您相约广西卫视视频号、抖音号

专家教你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

基础教育学段既是孩子学习知识的重要阶段,也是人格定型的关键期,家庭里的每一次 “越界”,都可能在孩子心里埋下 “自我认知” 的隐患。那些被家长忽略的边界问题,其实正在悄悄夺走孩子最重要的三种能力:

自主选择的能力

当父母总是替孩子做决定,孩子就永远不会学习如何选择。

承担责任的能力

父母事无巨细的包办,让孩子失去了承担责任的机会。

应对挫折的能力

被过度保护的孩子,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雨。

真正的亲子边界,不是 “划清界限”,不是说爸妈和孩子之间要变得生分,而是在尊重和理解中找到平衡,让孩子觉得舒服,爸妈也放心。本期节目以“家庭中的边界感——如何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为主题,结合心理学理论与实际案例,分析家庭边界感的类型、常见问题及培养策略。以不同学段学生的边界需求为切入点,通过实际生活中遇到的事例分析、专家观点分享及互动问答与体验,为家长提供可操作的指导建议。

边界感,是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礼物

边界感的建立,从尊重孩子的 “小空间” 开始。比如进孩子房间前先敲门,得到允许再进入;想查看孩子手机时,先坦诚说出自己的担心。比起 “强制管控”,孩子更愿意接受 “平等商量”。当家长放下 “掌控者” 的姿态,孩子才会愿意打开心扉。

人生的选择权从来不是家长的 “专利”,孩子需要在试错中学会承担责任。给孩子选择权,不是 “放任不管”,而是在背后做他们的 “安全网”—— 当他们遇到困难时,知道家长永远会支持,而不是指责 “我早就说过”。

家长要学会区分 “自己的情绪” 和 “孩子的责任”,避免 把工作中的压力、夫妻间的矛盾发泄在孩子身上, 守住情绪边界,才能让孩子在家庭里感受到 “安全感”,而不是 “压力”。

强大智囊团 解惑更给力

来自广西教育系统的优秀教育专家和专职心理教师组成的“心育导师团”,以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为观众答疑解惑,做好广大家长和同学们背后的心理健康专业智囊团。

清晰的边界,让爱更健康,更有力量。

边界感是给孩子飞翔的勇气,也是给我们自己守望的从容。

真正的爱是得体的付出与长情的守望。

希望家长朋友们能看见孩子的需求,用耐心和智慧助力他们的成长。

家庭中的边界感,本质是 “尊重”—— 尊重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不是家长的 “附属品”。当家长学会 “放手”,孩子反而会更懂得感恩;当孩子拥有 “空间”,反而会更愿意和家长分享心事……如何找到父母与孩子相处最合适的距离,更多详细分析,专家支招,敬请关注今天(8月30日)20:00播出的心理健康教育访谈节目《心相约》。

标签: 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 亲子关系 人格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