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儿童亲子

医生提醒:儿童腺样体肥大发病率、漏诊率高,要尽早治疗

发布时间:2025-09-04 14:30:05  浏览量:2

现在的孩子,动不动就鼻塞、张嘴呼吸、睡觉打呼噜,还总是反复感冒、耳朵发炎。家长一边心疼一边疑惑:这孩子是不是体质太差了?很可能不是“体差”,而是——腺样体肥大惹的祸。

这个名字听上去像个古籍里的词,其实它是个非常现实、非常常见的儿童疾病。更棘手的是,它发病率高漏诊率更高。也就是说,很多孩子明明已经出现了症状,却因为家长和医生都没意识到,耽误了治疗。

我们先说点“人话”。

“腺样体”其实是咽扁桃体,它和我们熟悉的“扁桃体”是亲戚,藏在鼻咽部(鼻子后面、嗓子上面那个十字路口)。它就像一个“哨兵”,是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负责识别和阻挡外来病原体。

但问题来了,这个哨兵有时候太敬业,见啥都想打,结果自己先肿了。长肿了,它就堵住了鼻咽部的通道。

堵住了鼻子,孩子就只能用嘴呼吸。呼吸一变,睡觉不安稳,面部发育都可能受到影响。

腺样体是儿童时期最活跃的免疫组织之一。根据《中国儿童耳鼻咽喉科学杂志》的统计,3~7岁是高发期。这时候孩子开始上幼儿园,接触外界病原体多,腺样体天天上班,哪天压力大了,就“加班肥大”了。

有时候不是单纯因为感染,而是过敏性鼻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环境污染等多重因素刺激腺样体反复发炎,导致它“越长越壮”。

有研究指出,在某市对2000名儿童的筛查中,腺样体肥大的检出率达到了46.3%,而其中超过一半没有被及时诊断。这就是我们说的“漏诊率高”。

孩子张嘴呼吸、打呼噜,不只是可爱的小毛病。

这其实是鼻呼吸功能受阻的一种表现。腺样体一旦肥大,它就像一块海绵堵在鼻咽之间,空气只能改道走嘴巴。

如果你家孩子有下面这些表现,真的要引起重视:

孩子睡觉的时候打呼噜,甚至出现呼吸暂停现象,像是“睡着睡着突然憋住了”;白天爱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下降。

张嘴呼吸时间久了,牙齿排列变乱,下巴后缩,形成所谓的“腺样体面容”;经常流鼻涕、鼻塞,说话像捏着鼻子一样,声音发闷;反复中耳炎、听力下降,甚至影响语言发育。

这些看似分散的症状,背后往往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气道不畅,氧气供应不足,影响全身发育。

很多家长会说:“医生说再观察看看,说不定长大自己就好了。”这话对也不对。

是的,腺样体在青春期后会逐渐萎缩,但问题是——你等得起吗?

如果孩子出现了明显的睡眠呼吸障碍、反复感染、发育迟缓等情况,这时再等,等的就是智力、身高、面型的代价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发布的《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诊治指南(2022年版)》明确指出,对于中重度睡眠呼吸暂停的患儿,应当尽早手术干预,不能一味等待。

这是很多家长关心的问题。

腺样体切除术在耳鼻喉科里不是“黑科技”,而是非常成熟的常规小手术。采用低温等离子技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术后通常住院1~2天,孩子恢复得比大人快得多。

那免疫力会不会下降?事实是,腺样体只是众多免疫器官中的一个,身体还有扁桃体、淋巴结、骨髓、脾脏等“后援部队”。而肥大的腺样体早已“变质”,留着反而是个累赘。手术后孩子反而更少感冒、更好睡眠。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23年的一项多中心研究显示,术后6个月内,患儿的睡眠质量、认知能力和体能状态都有明显提升

轻度肥大的孩子,如果没有睡眠障碍或中耳积液等并发症,可以尝试药物治疗。

常用的包括糖皮质激素类鼻喷剂(如丙酸氟替卡松)、抗组胺药抗生素(用于合并感染时),还有一些配合中医调理的方案。

传统中医认为腺样体肥大属“痰湿阻滞”范畴,通过健脾化痰、宣通鼻窍的中药可缓解症状。但要强调,中药用法需辨证施治,不要盲目给孩子乱用偏方

如果保守治疗3~6个月无效,且病情影响明显,那就得考虑手术介入了。

这就涉及到一个冷知识:腺样体是有“再生”能力的

尤其是年龄较小(3岁以下)、术后护理不到位、过敏体质的孩子,更容易再次肥大。术后要避免感冒、控制过敏源、保持鼻腔通畅,否则“剪了草,根还在”。

术后护理绝不是“做完就万事大吉”,而是一个长期管理过程

长期张嘴呼吸不仅仅是“形象问题”,它会影响孩子的颌面发育、气道结构、认知功能,甚至引发焦虑、注意力障碍等心理问题。

有研究发现,睡眠呼吸暂停的儿童在认知测试中的表现普遍低于同龄人。这不是老师教得不好,是孩子的大脑在缺氧中挣扎

不要再说“这孩子就长得嘴巴大”“鼻子塌”,那可能是腺样体肥大的后果,而不是“长得像谁”。

腺样体肥大常常“联手”扁桃体肥大,一起堵住气道。这时候,单做腺样体切除是不够的,可能还需要一并考虑扁桃体摘除。

怎么判断?要靠睡眠监测、鼻咽镜、听力测试等检查。不是看一眼嗓子就能决定的。

如果你发现孩子睡觉不踏实、白天没精神、面相有点“奇怪”,别光想着补钙、吃核桃,不妨带他去耳鼻喉科看看。腺样体肥大,不是小毛病,它的影响是系统性的、深远的

别再“等等看”,别再“忍忍就好”,孩子的黄金发育期只有一次,错过了,真的追不回来。

参考文献:

[1]何婧,刘庆,王玮.小儿腺样体肥大临床表现及手术疗效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24,31(4):211-215.

[2]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诊治指南(2022年版)[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22,57(9):641-649.

[3]王晓玲,李明.腺样体切除术后再生的研究与预防对策[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23,38(11):845-849.

标签: 儿童 腺样体肥大 腺样体 肥大 儿童腺样体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