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观综合
过度依赖科技产品进行全方位防护,孩子难以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又逢新学期开学。近日,多款需要识别孩子指纹才能解锁的“儿童指纹水杯”,成为不少家长追捧的开学新用品,并持续霸榜某电商平台儿童水杯热销榜。这些指纹水杯售价比普通的水杯高出近一倍,其宣传的卖点在于有效防止校园“恶作剧”,或避免“误饮共杯”,让孩子喝水更安全。
(图源:扬子晚报)
调查发现,号称具有科技含量的指纹水杯也频繁出现打不开锁、充不进电等各种故障,长期使用带来的难清洗、漏电等问题也受到不少消费者质疑,有时候为了“防护”反而弄巧成拙。
齐鲁晚报:反对利用焦虑创造伪需求
我们不反对科技改善生活,但反对利用焦虑创造伪需求。一款水杯的核心功能无非是安全、保温、易用。附加的蓝牙连接、开锁记录查询等功能,看似让家长“全程掌握”,实则将简单的喝水行为复杂化、数据化,甚至隐隐传递出一种过度控制的倾向。孩子需要在适度信任和自然互动中学会交往,而不是活在一个看似绝对安全、实则充满不信任的“数字泡泡”里。
潮新闻:“解锁”比“上锁”更重要
“儿童指纹水杯”,装满的却是育儿焦虑,这种无谓焦虑不仅仅体现在购买指纹水杯这一件事上。在孩子的教育、生活等各个方面,家长们都可能因为过度焦虑,而做出一些不理智的决策。比如,给孩子报过多的课外班,给孩子购买过多的学习用品和玩具等。还是要放下焦虑,回归常识。孩子的世界本该简单、开放、充满信任。教育孩子团结友爱,或许比增加一个需要解锁才喝到水的杯子更重要。规范儿童行为,重点还是要放在“解锁”而非“上锁”上。一个相互提防、充满不信任的成长环境,是家长想看到的吗?
红网:要给予孩子适当的成长空间
成长本就是一场不断试错、积累经验的过程。过度依赖科技产品进行全方位防护,孩子难以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因此,家长们应理性看待这些“新物种”,不要盲目跟风购买,根据孩子实际需求选择合适产品,给予他们适当的成长空间。家长们也应认识到,过度保护并不利于儿童的发展,他们需要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信任和空间。同时,商家也应秉持责任,少一些营销套路,多一些真诚服务,共同为儿童创造健康的成长环境。
北青报:市场自然会筛选出优质产品
对“儿童指纹水杯热销”现象,社会理当多一些包容。科技发展是一个不断试错与迭代的过程,从指纹识别到人脸识别,从单一功能到智能生态,每个创新产品都是通向更美好生活的阶梯。对于这类新技术运用,民众不妨多些耐心,让市场机制自然筛选出真正符合需求的产品,在包容与规范之间寻找平衡点,并通过技术优化,使这类新技术产品不仅成为孩子们喜爱的生活用品,而且还能够成为守护儿童的“健康管家”。
(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