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月开始,保险产品就陆续进入到2.0%的时代了。
每当这种「改朝换代」的时候,出新品最积极的就是少儿重疾。
毕竟如果大人有需要,「涨价前」就上车了。但小孩可不一样,可能在「涨价前」还没有出生,总不能因为贵一点「裸奔」不是?
况且按绝对值而言,3000块涨15%,跟6000块涨15%,还是不一样的。
闲话不多说,今天小编就带着新鲜出炉的3款少儿重疾,给大家瞅一瞅。
它们的前身都是风靡一时的大IP,分别是——大黄蜂16号(旗舰版)、青云卫6号和小青龙7号。
老规矩,我会从各项责任对3款产品进行对比,并给出对应的配置建议。
(PS.目前小青龙7号还未正式上线,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小编还没拿到费率,无法具体测算对应的价格,所以只能就责任进行分析。)
这3款产品,最基础的轻中重疾赔付和少儿特疾、罕见病的赔付,都是「卷」到了极致,拉不开差距。
至于特色保障上,他们都跟「前任」们差别不大。
大黄蜂16号旗舰版
怪就怪前面的版本玩的太花了,害的16号只能更新一些「边角」。
先来看下先天性疾病赔付,增加了先天性大脑发育不全和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手术,3岁前投保,确诊了能一次性赔付20%保额,也没有等待期。虽然能保的先天性疾病发病率其实没那么高,但不要白不要。
至于特定传染病,则增加了登革热、肺结核、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性痢疾,只要入院治疗且连续住院满3天,能赔5%保额。
小青龙7号
小青龙则是继续保持多次赔付,整体变化也不大。
特色还是2岁前投保,能赔「自闭症」确诊和后续康复费用,确诊赔付比例还增加到了30%。
而「癌症拓展保障」,赔付条件没变,比例增加50%。
还将之前的「白血病骨髓移植保障」直接变成了「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保障」,实用性增强了一点点点。
最后新增了一个「癌症先进医疗保障」的责任,30岁前得癌,接受CAR-T、质子重离子、硼中子治疗,可以额外赔50%保额。
青云卫6号
这次青云卫终于支棱起来,将基础保障做了比较大的修改。
之前首创的「首次重疾赔付后,非同组的轻症和中症责任继续有效」,这会还取消了90天的间隔期要求,做得更极致了。
特色责任上,删除了之前的「基因检测医疗费」,新增了「白血病骨髓移植医疗津贴」「严重中枢性性早熟保障」和「首次重疾增长金」。
白血病的医疗津贴跟白血病骨髓移植保障搭配起来,既可以作为每月的术后康复技能,也可以作为收入补偿金,看来青云卫想取代大黄蜂打造白血病保障特色产品。
但是还那一句,目前患白血病的90%以上都是急性白血病,主要治疗方式以化疗为主,化疗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才会需要骨髓移植,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香」。
此外青云卫还首创了「性早熟」保障。、
3岁前投保,如果男宝9岁前或女宝8岁前初次确诊严重中枢性性早熟,给付10%基本保额。我国大概有53万的小朋友患性早熟,而中枢性性早熟占比八成,这项责任还是比较实用的。
最后必须要提到的那个「首次重疾增长金」,是青云卫6号宣传的重中之重。18岁前首次确诊重疾,就按照「6%保额×首次确诊重疾时所处的保单年度数」,额外再赔一笔钱,将未成年阶段的重疾保障做得高高的。
在讨论可选责任之前,还是要先提一嘴,如果是准备给宝宝买保30年的话,建议不要额外加重疾多次赔和癌症2次赔,毕竟保障期限较短,得2次大病的概率低,保上的意义不大,还不如用有限的预算把单次赔付的保额做高。
至于保到70岁,其实价格跟保终身差别不大,宝宝年纪小的话,一年就是几百块,咬咬牙就能挤出来。
但是到保单第70年的时候,保终身的还有现金价值,退保可以拿到一笔钱,而保到70岁的就结束了,所以个人觉得没那么划算,直接就忽略了。
如果是准备给宝宝保终身,重疾多次赔和癌症2次赔是必须选上的,至于额外赔,就是为了做高60岁前保额,在宝宝人生最关键的阶段多加一份定期重疾,可以根据实际预算进行选择。
(1)癌症多次赔:大黄蜂16号≈小青龙7号>青云卫6号
癌症多次赔这项责任,一般会有2种形态,一类是癌症津贴,例如大黄蜂16号和小青龙7号,每到一个时间点「打卡」就会「分期付款」。
另一类是传统的「癌症多次赔付」,例如青云卫,癌症多次赔付类的定价从上市至今,一直比癌症津贴类价格会贵,所以青云卫这个「溢价」还是比较小的。
不过这种传统「癌症多次赔」,从癌症到癌症是要间隔3年才能一次性赔付,相较于间隔1年津贴式赔付模式,赔付间隔期较长,相比之下不太友好。
(2)重疾多次赔:大黄蜂16号>小青龙7号>青云卫6号
在这里要特别提醒的,小青龙是自带重疾/少儿特疾/罕见病的多次赔付,而大黄蜂保至30岁的版本是必选责任(正如前面说的,如果选择保30年,完全没有必要把这项责任加进去,感觉就是为了把保费做高)。
直接看重疾的多次赔付,3款产品区别不大,青云卫的赔付比例略高个10%。
但是别忘了,大黄蜂和小青龙的少儿特疾和罕见病是能赔多次的,青云卫只能赔1次,溢价还更贵,竞争力会弱一些。
(3)疾病关爱金:
保30年:青云卫6号>大黄蜂16号
长期版本:青云卫6号>大黄蜂16号≈小青龙7号
先来看终身版本。
小青龙跟之前一样,给了2个方案的选择,一个是前30年额外赔,另一个是60岁前。
看上去好像是比较「灵活」,但想想重疾险的作用主要还是收入补偿,如果宝宝刚出生就买上,额外赔的责任才保到30岁,意义就不大了。
所以建议大家不要省这点钱,直接选60岁前额外赔。
至于赔付比例上,青云卫虽然价格略贵了35块,但重轻中症的赔付比例都更高,性价比更高一些。
那定期版本就只有大黄蜂和青云卫「参赛」。
因为大黄蜂的非终身版本还没正式上线,价格没办法对比,但单看责任,青云卫不但多保5年还能多赔一点,会比大黄蜂要好一点。
(4)住院津贴:各有优劣,大黄蜂16号更实用一些
这类津贴的责任不属于核心,纯纯的锦上添花。
大黄蜂的特定手术津贴会更实用一些,在30岁前阑尾炎、意外骨折,在生活中还是蛮常见的,就加个几十块,还是蛮划算的。
小青龙的住院原因得是合同约定的疾病或者未成年的意外或抑郁症,青云卫则是要住进ICU,门槛都有点高。
(5)其他
其实到这里,青云卫和小青龙没有可以特别拿出来说的可选责任了。
大黄蜂则是新增了「疾病保费补偿」,是「致敬」青云卫系列,责任也是一毛一样的。
大白话解释就是,如果在缴费期内,宝宝不幸初次确诊了中症或者重疾,保险公司除了正常赔付、豁免后续保费之外,还会将前面交过的所有保费都将全额返回,这几乎相当于没花钱,就拥有了这份保障,实现了「0元购」。
不过青云卫是自带的,大黄蜂要多加十来块。
还是那句,这3款重疾险,都不会有很大的bug,随机选择哪一款,都是非常优秀的。
但是硬说区别,也只能鸡蛋里挑骨头。
如果预算比较紧张,只想给宝宝保30年的,现在暂时只能选青云卫6号。
六七百块能给宝宝50万的重疾保障,可以作为一个过渡产品,等以后手头宽松了再来补一份「大而全」的产品。
预算稍稍宽松一点,那就可以在上面的基础上加疾病关爱金。
不需要花里胡哨的重疾多次赔付和癌症多次赔付,尽可能把单次可赔付的金额做高。
如果想给宝宝一辈子的保障:
预算只够买「裸版」,还是选青云卫6号。
价格虽然略高一点,但自带的责任都是顶顶实用的。
就算加上疾病关爱金,做高核心阶段的保额,它也是最合适的。
如果想要重疾多次赔付,则选择大黄蜂和小青龙。
小青龙是自带重疾不分组多次赔付的,就不多扯了。
大黄蜂附加上重疾多次赔也有类似的效果,而且少儿特疾和罕见病也能赔多次。
如果尤其看中癌症赔付,要附加癌症多次赔,大黄蜂和小青龙都不错。
无论是癌症津贴「从癌到癌」的间隔期,还是重疾多次「从非癌到癌」都会更短,从概率上更容易拿到钱。(注意:投保小青龙记得要选上轻中症豁免哦,它自带的只有被保人重疾豁免。)
如果尤其看中自闭症保障,只能选小青龙。
目前暂时只有它有相关的保障,但要注意必须要在2周岁前投保才可以享受。
最后要总结陈词啦,少儿重疾已经卷到头了,主体责任基本都是top级,只能在细枝末节处找到一些差异和优势,并以此结合自己需求的倾向性和实际预算去挑选。
但无论选哪款,都是当下比较好的选择。
至于以前买过的,也都不会差的,无需过分纠结。
我是蜗牛保险经纪,让你买对保险少花冤枉钱。
如果这篇内容对你有用,欢迎转发支持。
任何关于保险的问题,可以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