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呼吸道疾病是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挑战,其中支气管哮喘尤其令人关注。相关数据显示,全球哮喘患者已高达2.6亿。在我国,近三十年来儿童哮喘的患病率也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2010年全国城市儿童哮喘的流病调查显示,0-14岁儿童哮喘平均患病率达3.02%。“尽管2023年中国儿童哮喘死亡病例总数首次小于70例,但目前我国儿童哮喘总体控制仍未达理想水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洪建国教授表示,这不仅需要专科医生根据《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25)》进行规范诊疗,广大家长朋友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好积极预防。
环境因素与哮喘风险?这些哮喘误区应避免
哮喘的发生是遗传易感性与外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洪建国教授特别提醒,家长其实没必要追求让家里环境每时每刻都“过度干净”。“卫生假说”表明,若在生命早期生活环境中缺乏接触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可能不利于儿童免疫系统的正常发育,反而增加哮喘风险。全球患病率最高的国家(如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以及我国城市儿童患病率显著高于农村的现象,都提示现代化生活方式可能是哮喘流行的推手之一。
尽管适度接触自然对完善儿童免疫系统有益,但洪建国教授也表示,儿童日常生活中应避开高危因素,如“二手烟”会增加哮喘发作频率、损伤肺功能。然而,对于其他的危险因素则应辩证看待,例如在宠物接触上,孩子若不敏感,无需盲目送走;有哮喘的儿童也不要一味禁止孩子运动,运动不足反而影响儿童正常发育。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在哮喘控制情况下、选择适度运动,必要时运动前使用预防药物。
警惕咳嗽变异性哮喘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我国儿童慢性咳嗽的首要原因,占比约40%。CVA以慢性咳嗽为主要或唯一表现,主要表现为干咳,常被误诊为反复呼吸道感染或“感冒后咳嗽”,其实CVA是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非典型哮喘)。“如果不及时规范治疗,约30%的CVA患儿会发展为典型哮喘。”洪建国教授表示,《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25)》指出,咳嗽变异性哮喘需要遵医嘱规范化治疗。且治疗需分级分年龄,以吸入糖皮质激素为抗炎基石,小于6岁轻度哮喘优选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或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6-11岁患儿推荐低剂量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或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12岁及以上青少年哮喘,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福莫特罗是维持治疗的代表药物。
新指南探索儿童哮喘共病管理
除此之外,新版指南还特别强调儿童哮喘常伴有其他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食物过敏、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严重过敏反应、胃食管反流病和咽喉反流、肥胖、焦虑和抑郁等。如85%-95%的哮喘患儿同时存在过敏性鼻炎,约8%的哮喘患儿存在食物过敏,因此需多学科协作探索儿童哮喘的共病管理模式。洪建国教授表示,哮喘及其共患病的治疗遵循“同防共治”的原则。通过呼吸科、耳鼻喉科、皮肤科及心理科等多学科协作,定期监测共患病相关的一系列指标,实现疾病的同步管理,降低疾病的远期风险。
洪建国教授最后提示,儿童哮喘可防可控,家长除了要在生活场景中合理预防外,还需注意孩子日常的慢性或持续性咳嗽,遇见问题时及时就医,通过规范治疗与科学护理,助力孩子摆脱哮喘困扰。
栏目编辑:马丹 题图来源:新民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