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经在《中国诗词大会》上,让全国人大吃一惊的诗词女神。
同样以优异成绩考上清华的才女。
她就是武亦姝。
那年只有十六岁的她,在舞台上一句不差,答得那叫一个流利,一夜之间火遍了大江南北。
她也就这样成了许多人心里头的全民女神。
直到现在一曝大家才知道,原来那位才女竟然走上了这条路。
武亦姝是在上海市出生的。
他们家也是典型的书香世家。
爸爸是律师,妈妈则是在美术圈工作的老师。
父母平时没事的时候,喜欢翻翻书。
为了让武亦姝养成坚持读书的好习惯,父母在家里也会以身作则,带头读书。
陪着武亦姝一块儿看书、画画,还帮她练习写字。
在父母的陪伴和熏陶下。
从小学开始,武亦姝就练就了出色的书法,唐诗宋词也能倒背如流。
当其他孩子还在看电视的时候,武亦姝已经沉醉在诗词歌赋带来的快乐中了。
培养出这样的孩子,可得归功于家庭里那些温暖而有效的教育方法。
当武亦姝七岁那会儿,想看动画片的时候,父母却让她专心背诵《唐诗三百首》。
让她自己去体会诗词当中的那份趣味。
她十二岁的时候,不想再去练字了。
父母坚持了三年,一直陪着她一遍遍临写兰亭序。
武亦姝一抱怨作业太多,爸爸就把这些作业变成了飞花令的游戏。
把学习任务变成一种挑战,反而让武亦姝更愿意去迎接。
不过,别忘了,父母一直在督促武亦姝练字。
其实,他们家里的教育挺开明的,挺自由的。
父母虽然希望武亦姝能成长为一个知识丰富的女孩。
不过,对武亦姝的成绩方面,父母从来没有硬性规定过。
他们觉得学业只是武亦姝人生里比较重要的一环。
武亦姝还能结交朋友、看电影、打扮自己,和朋友们一起出去玩也挺开心的。
这种既严格又宽容的教育方式,正好让武亦姝养成了自律的好习惯。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武亦姝慢慢长成了一位满脑子诗经的姑娘。
自小她就特别喜欢看“中国诗词大赛”这个节目。
于是,到了十六岁那年,她也决定自己去报名参加这个比赛。
她一下决心要参加比赛后,父母也是挺支持她的。
父亲突然变身考官,每天都给她出一些罕见的诗词歌赋,帮她练习。
而母亲则利用自己的专长,把各位诗人的人生故事画成连环画,方便武亦姝更好理解和记忆。
就连外婆都没空闲,忙着为武亦姝研究补脑的食谱呢。
果不其然,付出了努力的武亦姝在舞台上答得可谓是游刃有余。
战胜了不少对手,最终拿到了冠军。
赢得冠军之后,那一年武亦姝的名气可算是响彻一时。
大家都把这位才女的名字记在心里了。
不过武亦姝并没有趁着这个机会赶紧接广告,把自己的名气炒得更大。
反而是转身回到学校,继续投入到学习当中去了。
她的志向就是要进清华大学。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连北大送上的保送邀请都拒了。
那会儿不少人都觉得她简直是疯了。
可武亦姝认为,只有自己走过高考这个阶段,她的学习旅程才算完整。
因此,她希望通过高考,能考上清华大学。
最终,她没有让自己失望,用613的成绩考进了清华大学。
她成功堵住了网上那些质疑她不行的各种声音。
自从上了大学以后,武亦姝变得更加内敛了。
她说我既不是名人,也不是网络红人。
我就是想把日子过得顺顺当当罢了。
所以在网上关于武亦姝的事情也渐渐少了起来。
武亦姝毕业以后,没去接受海外高校递来的橄榄枝,选择了不一。
她依然坚持在自己热爱的儿童文学领域继续耕耘。
为了在2024年追求更深层次的学术研究,她再次报考了研究生。
她只想着在自己喜欢的方向里扎根,专心搞研究。
不少人都觉得奇怪,为什么她会选择投身于儿童文学这个圈子。
这位高校毕业、曾获得诗词大赛冠军的人,竟然没有去大厂工作或者出国深造,让人觉得挺意外的。
对她来说,追随自己喜欢的事业比什么都重要。
这也正是很多人难以实现的事。
有多少人一辈子都没搞清楚自己到底喜欢的究竟是什么。
但是武亦姝一开始就早早确定了自己的目标和想做的事情。
而且她还能一直坚持自己的初心,坚定地去努力做这件事。
她本可以去尝试别的领域,但最终还是决定留在自己热爱的儿童文学这行。
这表现出她觉得自己喜欢的事儿,比赚快钱更有价值。
董卿那会儿曾说过,要想让孩子长得怎么样,自己首先得成为什么样的人。
父母肯定在背后默默支撑着,才能让她有底气去追求自己喜欢的方向。
大家觉得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