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以前我家的客厅吗?标准老三样:电视、沙发、大茶几,一样不少。
可日子久了才发现,一家人下班放学回来,无非是瘫在沙发上各自刷手机,孩子窝在角落看动画片,一天说不上十句话。那个气派的客厅,更像是一个华丽的“冷宫”,中看不中用。
直到我下定决心,砸掉那面象征性的电视墙,搬走占地方的大沙发,搞了一场彻底的 “去客厅化”革命!
结果怎么样?我家现在成了全小区小朋友最羡慕、妈妈们最爱来的“打卡圣地”,连我老公都主动减少了应酬,恨不得天天窝在家里。
|扔掉“面子工程”,拥抱家的“里子”
以前装修,总觉得客厅就是用来会客的,必须得气派。可一年到头,能来几个客人?为了那偶尔一两次的拜访,却让家人每天生活在不实用的空间里,简直是本末倒置。
“去客厅化”不是不要客厅,而是扔掉传统布局的束缚,让核心区域真正为居住者的需求服务。 对我们家来说,核心需求就是亲子陪伴和家庭互动。
|我家的“亲子乐园”是如何炼成的?
拆掉电视墙后,整面墙定制了一组顶天立地的超大书柜。下面三层是孩子的绘本、玩具,上面是我们的书籍和收纳盒。没有电视,但有一台降下来的投影幕布,看电影时是影院,平时完全隐形,绝不干扰。
核心区是一张2.4米长的大木桌! 这绝对是整个改造的灵魂。
它可以是:
孩子的乐园:乐高、拼图、画画手工,随便摊开,不用担心地方不够。我的工作区:笔记本电脑一放,孩子在一旁看书,我就能兼顾工作和陪伴。全家人的餐厨:吃饭、包饺子、做烘焙,互动感远超以前在厨房忙活、餐厅吃饭的模式。妈妈的茶话会:几个妈妈围着桌子喝咖啡,孩子们在旁边自己玩,一眼全能照顾到。墙角我们铺上了柔软的地毯和地垫,搭配几个懒人沙发,打造了一个“阅读角”。孩子经常自己趴在那里翻书,阳光洒进来,那画面别提多温馨了。
|你关心的几个问题,我来解答
|如果你也心动了,改造前想清楚这几点
回过头看,这次改造是我最不后悔的决定。 它改变的不仅是家的模样,更是我们一家人的相处方式。现在家里充满了孩子的笑声、我们的读书声和聊天的声音,这才是一个家,最该有的、热气腾腾的样子。
如果你也在纠结客厅布局,不妨大胆一点。毕竟,房子是自己的,生活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