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吼带来的伤害,远比想象中更严重
昨天陪女儿在客厅玩耍,一转身的功夫,小家伙竟然抓起花盆里的土往嘴里塞!我吓得扑过去大吼一声:"不行!"女儿愣了几秒,随即爆哭不止。晚上睡觉时,她哼哼唧唧醒来好几次,甚至在梦里还在哭。看得我心都碎了。
这让我想起知名育儿博主提到的:长期在吼叫声中长大的孩子,未来会出现六大性格缺陷。
吼叫带来的六大伤害,每个都扎心
1. 孩子学会用吼叫解决问题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当我们用吼叫处理问题,孩子也会模仿。有这样一个视频:爸爸因孩子在墙上画画而大声斥责,后来这个孩子与其他小朋友玩耍时,竟用同样的方式夺过别人的笔大喊:"你画得什么鬼东西!"
2. 严重缺乏安全感
经常被吼的孩子会变得畏畏缩缩,对任何事情都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内心充满不安,甚至会影响与父母的关系。
3. 胆小懦弱没有主见
如果孩子长期处于吼叫环境中,他们会逐渐失去自信,做事畏首畏尾,不敢轻易尝试新事物。
4. 产生自卑心理
经常被指责的孩子会事事小心谨慎,把错误都归咎于自己,渐渐丧失自信和尊严。
5. 表面顺从内心反抗
随着年龄增长,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他们可能表面顺从,内心却与父母越走越远。
6. 影响大脑发育
研究表明,经常吼叫会给孩子的大脑发育带来实际影响。长期承受语言暴力,孩子脑部前额叶皮质区与杏仁核的灰质会变少,导致大脑反应变慢,语言能力和运动技能也变得迟钝。
为什么我们忍不住吼孩子?
孩子大脑发育不成熟是重要原因。专家解释,孩子的大脑前额叶皮层发展不成熟,不能很好控制情绪。而杏仁核非常敏感,容易产生恐惧情绪。这时他们需要的是安抚,而不是吼叫。
父母自身的情绪问题也是关键。心理学家菲利帕·佩里指出,每次使你发怒的大多不是孩子做错了什么,而是此情此景触发了你来自过去的痛苦感受。
改变从今天开始:实用方法告别吼叫
1. "六秒钟法则"控制情绪
心理学上的"六秒钟法则"很实用:遇到生气的事情时,延迟6秒钟再做决定。这6秒黄金时间能让你察觉自己的情绪,避免因愤怒做出错误决定。
2. A-B-C-D-E步骤法
自问:我现在感觉如何?呼吸:觉察自己的呼吸平静自我:用积极想法代替负面想法确定孩子需要:对孩子是否有合理期待?同理心:感受孩子的情绪和想法3. 4C管教法
沟通:清晰表达期望选择:给孩子适当选择权结果:让孩子体验自然结果连接:建立良好亲子关系4. 情绪不对立即暂停
感觉要爆发时,可以暂时离开现场,用凉水洗脸或做深呼吸,等平静后再与孩子沟通。
如果已经吼了孩子,怎么办?
1. 真诚道歉
放下架子,真诚向孩子道歉。这不是示弱,而是示范如何面对错误。
2. 原谅自己
已经发生的事不要过度自责,重要的是反思和改进。
3. 积极改进
记录自己的情绪,了解什么情况下容易爆发,从而学会放慢语速、放低语调,用更温和的态度沟通。
育儿没有标准答案,但可以有更好选择
偶尔的吼叫,孩子确实会自己消化。但长期吼叫绝不是好事。每个家庭情况不同,但我们都希望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环境。
尊重、爱和欢笑是孩子大脑健康的三要素。尊重让孩子有价值感,爱让孩子有归属感,欢笑保证孩子头脑轻松。
当我们学会控制情绪,不仅亲子关系会改善,孩子也能从我们身上学会如何管理情绪。这或许是给孩子最宝贵的礼物之一。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值得我们用更温和的方式陪伴。从今天开始,试着用理解代替吼叫,用沟通代替指责,相信你会发现一个更快乐的亲子关系。
你有没有类似的育儿经历?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和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