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儿童亲子

世界精神卫生日关注老人儿童,社会心理服务师成刚需

发布时间:2025-10-09 09:24:41  浏览量:8

一、世界精神卫生日聚焦 “人人享服务”,卫健委举措破认知误区

2025 年 10 月 10 日是第 34 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 的主题,让心理健康从 “小众关注” 变成 “全民需求”。国家卫健委此次推出的 6 张公益海报和 10 条宣传口号,没走 “空泛呼吁” 的老路 —— 比如明确区分 “偶尔的抑郁情绪” 和 “需要干预的抑郁症”,打破 “心情不好就是矫情” 的偏见;还强调 “主动求助不是软弱,是治愈的开始”,帮大家放下 “看心理问题丢人” 的顾虑。针对儿童学业压力、老年人孤独感等痛点,也给出了具体关怀方向,比如建议家长多关注孩子情绪变化,社区多组织老人社交活动。

二、心理健康服务成 “刚需”,对社会、企业、个人影响深远

之所以国家要大力推动心理健康服务,根源在于当下社会的心理需求已 “藏不住”。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年轻人的职场焦虑、学生的升学压力、老人的空巢孤独,让心理问题不再是 “少数人的困扰”。但过去很多人要么 “硬扛”,要么误把 “抑郁症” 当 “坏情绪”,导致小问题拖成大麻烦。这种变化对各方影响明显:对社会而言,普及心理健康服务能减少因情绪问题引发的矛盾,提升整体幸福感;对企业来说,员工心态稳定了,工作效率会提高,还能减少因心理问题导致的缺勤,降低管理成本;对我们每个人,分清 “情绪波动” 和 “心理疾病”,知道何时该求助,才能避免 “硬扛” 伤害自己,让生活更有质量。

三、从 “理念” 到 “落地”,社会心理服务师是关键

要实现 “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光有理念不够,得有专业人才落地 —— 这就是 “社会心理服务师” 的价值。国家早有布局:《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把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纳入重点,《2023 年健康中国行动工作要点》更明确要壮大心理服务人才队伍。为提升从业者能力,人社部、财政部的 “技能照亮前程” 培训行动,教育部的高校就业 “双千” 计划,都把心理服务技能纳入培训范围。现在社区、学校、企业都缺专业心理服务人员,社会心理服务师已成 “刚需职业”,是搭建心理健康服务网的核心力量。

四、社会心理服务师怎么考?这些信息别错过

想入行的人不用愁,社会心理服务师职业能力(水平)考试门槛很友好:高中及以上学历就能报名,不用怕 “学历不够”。考试就考《社会心理服务基础》和《社会心理服务指南》,合在一张综合试卷里,不用来回准备多门。全国统一线上机考,不用跑考点,时间灵活。不管你现在做心理咨询、教育、人力资源,还是想转行做心理服务,都能报考。报名直接登 “社会心理服务师考试网”,不用找第三方机构,省得踩坑。证书分初级、中级、高级,能清晰体现专业水平;总分是 “综合评价 + 线上考试分数”,评价更全面。最关键的是,考过后能进国聘心理基础人才库,找工作、提升竞争力都更有底气。

五、不止于 “考证”:普通人学心理知识也很必要

其实不管要不要当社会心理服务师,我们都该重视心理健康。别再把 “心情不好” 当 “矫情”,也别等问题严重了才求助。就算是普通人,学些基础心理知识,既能帮自己调节情绪,也能在家人朋友需要时搭把手。现在国家给了政策支持,还有清晰的考试通道,不管是想入行做专业服务,还是单纯提升自己,都是好机会。毕竟 “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需要我们每个人主动关注、主动参与。

标签: 精神卫生日 卫生日 刚需 社会心理 社会心理服务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