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守护童心 共筑未来”真如镇街道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主题议事会暨“真如星愿·欢乐星期五”儿童心理嘉年华启动仪式,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实验学校圆满举办。真如镇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赵勇,区教育工作党委副书记钱俊,区民政局副局长汪英姿,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陈小丽,街道人大工委副主任、一级调研员鲍法根等领导出席活动。
现场,来自学校、企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会组织、社区的代表及人大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如何凝聚家校社医力量,实现儿童心理健康服务早发现、早干预、早治愈”核心议题展开专题民主对话。各方代表通过案例分享、机制探讨、资源对接等形式,共同为未成年群体心理健康问题献智献策,助力构建全链条、多维度、可持续的心理健康守护体系。
“真如星愿·欢乐星期五”嘉年华启航
聚焦未成年人心理素养培育新实践
赵勇、钱俊、汪英姿、陈小丽、鲍法根共同启动真如镇街道“真如星愿·欢乐星期五”儿童心理嘉年华
真如镇街道“真如星愿·欢乐星期五”儿童心理嘉年华是以“为心灵充电,为成长攒勇气”为理念的创新实践,将每周五转化为辖区6-7年级学生的专属“心灵节日”。作为2025年未成年人保护站服务清单升级的核心载体,活动首批覆盖6所学校,通过六大主题篇章、24项沉浸式项目构建“认知-情绪-社交-未来”全链条心理素养培育体系,帮助学生在快乐体验中收获成长智慧,培育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为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具体项目设计源自实践反馈——如“数字觉醒篇”的“家庭数字公约设计师”项目,正是基于前期家校社医联动实践中发现的矛盾痛点。通过走访调研、民主议事收集到未成年群体作为“数字原住民”,存在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时间过长、容易与家长产生矛盾等问题,项目创新采用“三步设计法”:通过“屏幕时间数据统计”“矛盾痛点分析”“双赢规则共创”形成双方都认可的使用规则,实现儿童从“被管理”到“共治理”的角色转变。
该项目融合社会工作和心理学相关理论,配备专业心理导师与互动教具,例如在“解密APP背后的设计”环节,通过讲解推送算法原理,帮助孩子增强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我的注意力保卫战”活动引入“番茄钟工作法”,将专注力训练变成游戏任务。这些做法不仅有助于孩子养成良好习惯,也在协商中增进了亲子关系。
此次升级亦体现真如镇街道未保站服务体系的深化拓展。长期以来,未保站通过培育“未爱小屋”等特色品牌推动未保工作规范化、体系化、专业化,构建“发现预警-干预服务-转介跟踪”服务闭环。针对孤独症群体,创新建立“早筛干预-社区融合-社会赋能”体系,依托“一座星桥”项目搭建职业成长平台,形成“需求发现-精准服务-效果反馈”的闭环机制,持续为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提供专业服务。
活动还同步发布了未成年人社会实践体验岗位,将联动真如星愿慈善超市、“如忆茶事”馆等辖区六大站点,推出真味书屋小策划、图书管理员、收纳小能“星”等岗位。通过真实社会实践,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会责任与协作,让青春在可量化的服务成果中绽放自信光芒。
辖区各方企业持续彰显社会责任担当。维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星创视界(中国)集团有限公司、杭州中迈建筑劳务有限公司及上海东纺日化销售有限公司等企业将继续支持“真如星愿·欢乐星期五”儿童心理嘉年华活动开展,共同为孩子们筑起看得见、摸得着的成长堡垒。
为构建长效支持体系,真如镇街道联动政、企、校、社四方共建“家校社医”四位一体心理支持网络。梅陇实验学校、真北中学、普教院附中、真如社区卫生中心、街道社区服务办及乐扬红树林慈善公益中心共同签署“教联体”备忘录,推动完善政府统筹、部门协作、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形成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教育发展新格局。上师大附属二实验校长在致辞中强调,学校始终将心理健康教育摆在育人核心位置,期待以本次心理嘉年华首批覆盖学校为契机,进一步织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守护网,为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适合的教育。
政企校社共议资源整合
构建“家校社医”四位一体心理支持网络
将每周五打造成真如孩子们专属的“心灵节日”,这一充满温度的共识,正是通过一场场民主议事会逐渐形成的。
在“守护童心 共筑未来”真如镇街道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主题议事会,街道、学校、社会组织、人大代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各方代表齐聚一堂展开深度探讨,共同探索如何织就一张覆盖家庭、学校、社区、社会的无缝守护网,让每个孩子的心理健康需求都能被看见、被回应、被托举。市人大代表、上海乐扬红树林慈善公益中心理事长白莉主持。
“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从来不是孤立事件”,上海乐扬红树林慈善公益中心总干事钟桂香首先发言,从生态系统理论出发,表示“家庭作为第一生态圈,直接影响三观塑造;学校、社区、社会构成的第二生态圈,深度影响孩子们的成长”,强调协同整合资源的必要性。
多位学校负责人分享了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挑战,以及可提供的资源、正做出的努力。上海市铜川学校党总支书记益永钢坦言:“很多老师也想及早发现问题,但相比专业心理老师,识别隐性心理问题的能力稍欠缺。学校也会探索设置‘一人一档’,必要的时候向相应专业机构寻求支持。”上海市金鼎学校校长吴昕举出具体案例:“有些孩子表面的情绪波动,背后可能是更深层的心理困扰,要探索建立与专业机构的常态化合作机制。”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副校长王雁提出了更深层的难题:“最让我们困扰的是,80%的家长在老师反映孩子问题时,第一反应是不认同。即便家长愿意配合,学校与专业机构之间也可能存在信息壁垒。”
在前期学校端痛点剖析基础上,社区与专业心理机构代表进一步从实践层面补充资源供给方案。区人大代表、真西一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刘海清以具体案例切入:“我们遇到过一对父母,他们为13岁的儿子过度焦虑。经过我们沟通发现,孩子心理状况其实很好。这直接推动我们联动专业心理机构进社区开展家庭心理辅导,帮助家长提升情绪管理能力。”
紧承社区实践经验,上海普陀区明尘社区发展中心副理事长蒋云依表示,“作为专业社会组织,我们在街道未保站的协调下,已开展多方联动实践,探索建立家校社协同督导会机制。针对疑难个案,通过定期会商明确各机构分工,能有效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延误最佳干预时机。”
真如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团队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游广宇从专业角度指出:“心理问题的核心是‘秘密’。我们不仅要建立多学科会诊机制,更要构建让孩子感到安全、愿意说真话的空间。关键是要让那些无助的孩子或家长走进这个空间时,感到被理解、被信任,愿意分享心底的秘密。”
针对这些共性问题,真如镇街道社区服务办主任王文静进一步介绍了新启动的“儿童心理嘉年华”系列项目,该项目将创新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家校社”协同机制为支撑,通过丰富多彩的互动体验活动和专业心理指导,重点培养学生自我调节能力以应对成长挑战、抗逆力以增强心理韧性、社会融入能力以适应环境变化。
这一举措也得到了企业界的积极响应。维迈科建集团有限公司行政主管郑子玫表示:“我们可以提供博物馆等系列平台资源,在寒暑假期间支持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不断探索兴趣爱好,增强内生动力。”星创视界(中国)集团有限公司华东区副总经理姜国斌也表示:“我们计划通过校园视力筛查,为学生建立健康档案,这也有助于缓解青少年因体象问题引发的情绪困扰。”
此外,与会人员在活动外场参观了心理嘉年华布展区。现场通过互动展板等多元形式,生动呈现了“从进化角度看情绪”“如何做主我的青春”等心理健康知识。特别设置的“问题背后的问题”板块尤为引人注目,通过典型案例解析与互动问答,引导家长深入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动因:叛逆实为自我认同探索,沉默可能源于情绪表达障碍,拖延或许隐藏着时间管理焦虑……帮助家长从“表面行为解读”转向“深层心理洞察”,推动实现科学育儿能力的提升与认知转变。
接下来,“真如星愿·欢乐星期五”
儿童心理嘉年华项目
将继续吸纳民主议事会的声音
依托“教联体”的落地
结合辖区实际
持续拓展服务边界
共筑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生态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