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年来,宫崎骏一直用他的电影让世界着迷。
从最早的《鲁邦三世:卡里奥斯特罗城》到最新的《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宫崎骏在50年间为我们带来了12部动画长片、10部短片和无数漫画。他已经是影迷心中不可超越的手绘动画传奇。
近几年,有7部宫崎骏的经典作品在中国重映,其中5部票房过亿,《千与千寻》更是拿下4.88亿元票房佳绩,可见宫崎骏动画的号召力依然强大。
要将这样一位家喻户晓的动画大师的纪录片拍出新意,可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但法国导演利奥·法维耶(Léo Favier)的《宫崎骏:自然之魂》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即使是那些多次看过宫崎骏电影的人,也会在这部纪录片里有所收获和发现。
《宫崎骏:自然之魂》
Miyazaki, L’Esprit de la Nature
作为第一部专门关注这位动画导演与自然联结的纪录片,它用三条相互交织的叙事线索——现实世界的重大事件、宫崎骏生平的时间线,以及他创作的11部经典电影——将宫崎骏的人生,以及他反战、环保的理念融合在一起。
吉卜力非常保护宫崎骏的作品,往往会拒绝在其他影像中利用其电影作品的提议。但这次的《宫崎骏:自然之魂》却罕见地获得了官方许可,能够使用大量动画片段和日本电视档案来揭示宫崎骏的生活和作品。
自《风之谷》以来,“环境保护”和“与自然共存”一直是宫崎骏作品的母题。
纪录片特别聚焦了宫崎骏的重要转折之作《幽灵公主》。
从这部电影开始,宫崎骏不再把自然作为故事的背景板,而是将其作为核心,对人与自然之间的边界、复仇与怜悯、自然的伤痕与修复等命题进行了反思。
在《幽灵公主》中山神兽白天是神鹿,晚上是荧光巨人,它是森林守护神,主宰着生命,如同自然赐予生命也夺取生命。
生命能量的轮回是自然本质的规律,人不应该破坏它。这就是宫崎骏想要传达的核心思想。
纪录片还选取了相关的现实事件与宫崎骏作品相互映照,让真实的影像资料与动画穿插,令人直观地体会到宫崎骏作品的现实意义。
宫崎骏因为难忘儿时空袭造成火海的触目画面,一生反战,并在《起风了》、《哈尔的移动城堡》等作品中用动画的笔触重现战争的灾难。
在《风之谷》中,他展现了一个被污染的未来世界,这正是他对日本重大生态灾难水俣病公害的反思。
在《崖上的波妞》中,他呼吁关爱海洋生态。而这部电影上映三年后,日本就遭遇了311大地震所造成的特大海啸,动画中被海淹没的画面成为了现实。
依靠动画与现实结合的手法,纪录片试图让观众看到宫崎骏不只是一个动画人,更是一位对环境有着永恒的热爱,并对现实有深刻关怀的思考者。
纪录片没有将宫崎骏神化,而是真实地展现了他面对现实社会的困惑与挣扎。
在创作《幽灵公主》期间,他对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感到深深的绝望;在制作《风之谷》时,他一度怀疑自己的作品能否真正改变人们的环保意识。
这种人性的展现,让大师的形象更加真实。
此外,纪录片还收录了吉卜力的重要员工,如电影制片人铃木敏夫和宫崎骏的儿子宫崎吾郎的采访。他们追溯了宫崎骏的创作历程,与高畑勋的“合作竞争”,还分享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幕后轶事。
宫崎骏自1960年代加入东映动画,也开始了他和高畑勋持续一生的友谊。
(左:宫崎骏 中:铃木敏夫 右:高畑勋)
高畑勋被宫崎骏看作最重要的标尺。在面对自然、时间、人类命运这些宏大课题时,宫崎骏常常会“向高畑看去”,并揣测如果是高畑勋来画,他会如何创作。
虽然高畑勋的作品偏向现实主义与社会的人性探讨,比如《萤火虫之墓》中展现出对社会与人性阴暗面的思考,与宫崎骏擅长的风格有所不同。但宫崎骏正是在与高畑勋持续的艺术对话中,丰满了自己对现实的思考。
纪录片将档案资料、自然主题分析和友人的叙事相结合,还邀请了哲学家、人类学家等跨学科学者,从多个维度解读宫崎骏作品中的自然观和生命哲学,让影片不仅适合宫崎骏影迷,也适合对动画创作、环境保护议题感兴趣的观众。
除去含金量超高的访谈内容,这部纪录片的海报水准也不容小觑。
海报由宫崎骏创作,铃木敏夫亲笔题字,呈现出独一无二的手绘质感。
宫崎骏获颁奥斯卡终身成就奖时曾深情告白:“我太太说我很幸运,因为我赶上了手绘的最后时代。”在当今AI模仿艺术风格盛行,追求效率的数字时代,这张海报是他对手绘最后的坚持。
宫崎骏创造了一个儿童和成人都可以理解的宇宙,无论他们来自哪里,有什么信仰。
相信看完这部纪录片,你会更加理解他的动画,和他对世界的美好期望。
图源于网络
Herring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