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花30块买票进影院,结果看完只想把爆米花砸在屏幕上——这不是电影,是历史老师和动画师吵架后留下的残局。
《三国的星空》不是输在预算不够,是输在太想当老师,忘了自己是讲故事的人。
易中天把讲坛上的“我来说说曹操”直接搬进电影院,可电影院不是课堂,观众不是学生,没人想听一个被剪掉暴行、洗白成道德楷模的曹操,讲他怎么“不犯错”。
你记得课本里那个“宁教我负天下人”的曹操吗?
电影里他成了劝人读书、给小孩发糖的邻家大叔,孩子回家问:“爸爸,曹操不是坏人?
”你该怎么答?
说历史被美化了?
还是说电影就是这样?
制作组砸了1.8个亿,把袁绍铠甲上的鱼鳞纹拆成256个矢量点,连餐具的釉色都按汉代配方调了七遍,可火烧赤壁那场戏,火光像PPT动画,风声像空调外机在响。
你花钱是看细节的吗?
不是,你是看人怎么活、怎么恨、怎么疯的。
赤壁不是一场烟火秀,是几十万人的命,在火里烧成灰,连哭都来不及。
你把历史当文物修复,观众要的是血肉。
《长安三万里》为什么能火?
不是因为它背了三百首诗,是它让你看见高适老了、瘸了、穷了,还在追一个少年时的梦。
哪吒为什么打动人?
不是因为他魔丸转世,是他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时,你突然想起自己小时候被说“你不行”的那一刻。
文化不是贴在画面里的标签,是藏在角色骨头里的痛。
现在行业还在追“新文化”这四个字,好像只要挂上李白、诸葛亮、秦始皇,就能自动卖座。
可2023年近一半国产动画都扎堆在历史IP里,结果九成扑得无声无息。
你以为观众不爱传统文化?
错,他们不爱的是“假装懂历史”的敷衍。85后、90后愿意为真实买单,但前提是——别把他们当韭菜。
光线传媒一夜蒸发60亿,不是因为票房差,是因为他们终于意识到:易中天的名气,换不来一个有灵魂的剧本。
你请来历史学者,却没请来编剧;你复刻了汉代的酒樽,却没复刻出那个时代的心跳。
别再说“国产动画不行了”。
真正不行的,是那些以为只要把古人画得漂亮一点,观众就会跪着鼓掌的懒惰。
我们不是要一个没有缺点的曹操,我们要一个敢杀人、敢哭、敢后悔的曹操。
我们不是要一部历史教科书,我们要一部能让人在散场后,盯着黑屏发呆十分钟的电影。
下一部三国动画,如果还想着“教育意义”,不如先问问自己:你真的看过《三国志》吗?
还是只是刷过B站的剪辑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