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平台兴起后,不少家长拍摄孩子日常生活发布上网,既能收获关注与收入,又看似给了孩子展示自我的机会,形成看似 “双赢” 的局面。
一位父亲拍摄小学女儿吃饭视频,刻意选择角度聚焦女儿美腿,还在配文中暗示女儿身高达一米七,以炫耀姿态博取关注,该视频虽意外走红,却引发网友强烈不满。
有些家长把亲生孩子当成了“流量工具人”,还自以为挺聪明。
拍孩子吃饭、玩耍本来挺温馨,但那个爸爸故意拍女儿大腿、用暧昧文案博眼球,这味儿就彻底变了。
这不是晒娃,是拿自己闺女当诱饵钓流量,连网友都膈应得看不下去,用自己孩子打窝,没下限。
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更不是摇钱树。
你拍下的每一个不妥当镜头,都可能成为孩子未来被指指点点的黑历史,或者被不怀好意的人利用。
嘴上说着“为你好”,实际上却在用孩子的尊严换点赞和打赏,这跟卖孩子笑脸赚钱的旧社会戏班子有啥本质区别?
现在有些家长魔怔了,为了红连底线都不要。
孩子懵懂无知时被你摆布,等他们长大了,看到自己小时候被亲爹妈这样消费,心里得多恶心?亲子信任一旦崩塌,一辈子都难修补。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会下意识保护他们的隐私和尊严,而不是不是帮你冲热度的道具。
也有的网友觉得,人家拍自己孩子… 你给恶意解读”“这就是一个正常的拍摄角度”。
家长拍摄孩子是 “天经地义的权利”,“记录成长”“炫耀孩子漂亮” 是人之常情,外界不应过度干预。
“聚焦腿部” 可能只是无心之举,将其上升到 “侵犯权益”“无底线”,是 “上纲上线”“内心肮脏才会想歪”。
看得出来,部分人仍持有家长对孩子拥有绝对支配权的传统观念,认为孩子是我生的,我拍她、发她,别人管不着,尚未形成儿童是独立个体,需被尊重权益的现代儿童观。
他们对网络风险的感知较弱,觉得 “只是发个视频,不会有那么多危险”,低估了网络环境的复杂性。
以 “娱乐化”“无关化” 态度消解问题严肃性,以不看就划走的逻辑,将责任推给观众,忽视了家长主动制造风险内容的源头问题。
这不是小题大做,保护孩子的核心,不仅是为了避免直接伤害,更是要防范潜在风险。
真不怕视频被恶意剪辑,成为恋童癖的素材吗?
当家长在公共平台发布幼女视频时,其行为已不再是私人记录,而是一种公共传播行为。
越来越多家长为了流量,效仿此类擦边拍摄,导致网络中儿童物化内容泛滥,最终破坏的是整个社会对儿童的保护氛围。
“反对这类行为” 并非 “多管闲事”,而是每个公民对 “儿童保护公共秩序” 的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