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儿童亲子

漫剧上新潮,短剧赛道的“新物种”成熟了?

发布时间:2025-10-17 22:37:37  浏览量:6

犀牛娱乐原创

文|小福 编辑|朴芳

今年以来,漫剧行业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根据巨量引擎数据显示,早在2024年第四季度,动漫短剧的观看人次就已突破20亿,付费规模达到2600万。到了2025年上半年,漫剧供给量以83%的复合增长率持续扩容,播放量与点赞量分别实现92%、105%的增长。近半年累计上线作品达3000部,环比增长高达603%,市场规模预计年内将突破200亿元。

与此同时,漫剧的商业流水也迎来跃升。上半年整体流水同比翻了12倍,广告投放与自然流量双双爆发。累计投放消耗超500万元的动态漫剧已有10部,TOP1剧目消耗更突破千万元。在数据暴涨的背后,相关企业数量亦呈指数级扩张,预计年内将突破数十万家。

平台集体加码、AI全面介入、阅文等头部IP纷纷入局——短短数月,漫剧从“边缘实验”跃升为行业热词。

漫剧找到“提速引擎”

今年漫剧的增长轨迹,几乎重演了短剧在2024年的那一轮狂飙。不同的是,这一次的核心驱动力,不再是“人”,而是“AI”。

AI正在深刻重塑漫剧的生产方式。以即梦AI、可灵AI为代表的生成式模型,已能在多个创作环节实现自动化协作,AI正逐步接管传统动画流程中最耗时的部分。

在前段时间巨量引擎与火山引擎联合举办的「漫剧星河·智绘芯穹」线下沙龙上,火山引擎表示其AI模型矩阵贯穿了剧本创作、分镜图设计、分镜视频生成、配音音效、后期剪辑这五大核心环节,成功将制作周期缩短80%-90%,制作成本降低70%-90%。

原本需要数十人耗时数月的动画制作,如今不足十人即可在数周内完成。最精简的AI漫剧团队甚至可缩减至3人左右。AI的介入,让“降本增效”从口号成为现实。

过去动画化的高成本曾让中腰部IP望而却步,而AI绘制与语音合成技术的成熟,使改编变得轻量且高效。大量轻小说、短篇漫画乃至网文桥段,都能被迅速视觉化。制作门槛被显著降低,也直接成为这一轮漫剧爆发的引擎。

与此同时,平台的集体推动进一步放大了产业提效的价值。

抖音、快手、B站等头部平台纷纷推出漫剧扶持相关举措,掀起继短剧之后的内容新战场。而就在今天举办的2025阅文创作大会上,阅文宣布推出四大举措布局漫剧生态,支持基金高达亿元。

“漫剧能否成为短剧生态的延伸”,正成为平台内容创新的关键命题。

AI时代的漫剧观感,已明显逼近动画标准。早期漫剧多为动态漫画风格,画面静态、节奏缓慢,而如今AI生成画面的统一性、角色一致性与镜头语言的稳定度均显著提升。这种“动画级”的视觉稳定性,赋予漫剧更强的连续消费潜力,也为其商业化铺平了道路。

更重要的是,头部厂牌与平台的集中入场,标志着漫剧产业正从“工具化试验”迈向“产业化试水”。这一趋势也正向海外蔓延——出海短剧平台DramaWave近日宣布正式上线动漫频道,成为这一信号的国际延伸。

平台、IP与AI的叠加,让漫剧从小众实验迅速演变为新的内容爆点。然而,真正的挑战,正在从“能做多少”转向“能做多好”。

内容与商业的“双重考题”

在产业表层的繁荣之下,漫剧的结构性问题正逐渐浮出水面。

首先,是内容结构的相对单一。

当前漫剧市场还处于对网文IP改编高度依赖的阶段,榜单热度长期集中于玄幻仙侠、爽文逆袭类等类型,另外穿越、古装、系统、战神归来、强者回归等题材热度也处于上升态势。总体仍以男频向为主。

这类爽文叙事虽然短期内流量可观,却也暴露出原创力不足的隐忧。一旦未来观众陷入题材疲劳,漫剧势必遭遇内容瓶颈。

其次,是创作与人才的结构性缺口。

漫剧创作者既要理解漫画构图,又需掌握影视叙事与动画节奏的复合语言,这类人才目前极为稀缺。AI工具虽降低了制作门槛,却无法取代故事逻辑与人物塑造。大量作品虽在画面上更精致,却在故事节奏与情感表达上显得单薄。

第三,是商业模式的不确定性。

尽管还处于爆发期,但漫剧已经逐渐显现出了二八分化现象。

根据DataEye短剧观察此前数据,今年6至8月动态漫剧播放增量持续增长。其中8月播放增量达25.24亿次,环比增长32%,播放总量已突破95亿次。而在这个三个月中,TOP100漫剧贡献了绝大部分流量,且占比逐月攀升。以8月为例,当月TOP100漫剧播放增量达21.11亿次,占据大盘播放增量的八成以上。

再进一步来看,8月1802部在投漫剧的累计播放量中播放量破1亿的仅8部,占比0.4%;46部超5000万次(占比2.6%);213部超1000万次(占比12%)。剩余64%的漫剧累计播放量不足100万。

头部平台与优质IP亦不能成为绝对保障。

根据阅文公布数据,目前阅文已有30部漫剧作品播放量突破千万,《大明贤婿》《刷爆无敌模拟系统》等作品播放量破亿。刚刚获得阅文投资扶持的漫剧头部厂牌酱油动漫,此前携手推出的《洪荒:代管截教》上线4 天播放量破 1.5 亿。而同样由阅文IP改编的《我的治愈系游戏》《传武》,尽管作为全AI制作漫剧,品质远超预期,但在漫剧热度总榜上热度并不突出。

换言之,在漫剧赛道,高热度与高收益的项目仍是凤毛麟角,尚不足以形成可复用的头部方法论。

归根结底,漫剧作为一种半新产物,仍处于“试水”阶段。它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动画,也不完全属于短剧,而是介于“视觉化小说”与“短时叙事动画”之间的中间形态。

这种模糊的定位既意味着风险,也孕育了可能。对平台而言,它提供了内容多元化的新增量。对创作者而言,它是叙事形式与AI能力结合的新出口。

但可以确定的是,AI漫剧的出现与漫剧赛道的爆发,正在重新定义“AI内容生产”的边界。它不只是AI在影视创作中的又一次实验,而是一种全新的内容逻辑。相信在不远的未来,当创作者能在AI辅助下真正实现“人机共创”,漫剧或许将迎来真正意义上的爆发周期。

标签: 动画 ip 短剧 短剧赛道 爽文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