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儿童亲子

楚剧《田耕牛本传》:新农村的生动画卷

发布时间:2025-10-22 04:45:03  浏览量:2

转自:光明日报

  我国戏曲创生于乡村,最先成熟的南戏萌生于温州府一带的农村,越剧、评剧、黄梅戏、楚剧等相对晚出的剧种就更是植根于乡土。即使是诞生于北京的京剧和诞生于上海的沪剧,其根基仍然是长江中游乡村的二黄、高拨子和浦江两岸乡村的滩簧。

  然而,戏曲中真正描写乡村生活,刻画农民形象的剧目却并不是太多。“唐三千,宋八百,数不清的三列国”的戏谚说明,戏曲长于表现古人,而且其中大多是源于历史演义和民间传说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这种情况的出现,原因比较复杂,与植根乡土的戏曲大体成形之后不得不进入人烟阜盛的都市寻求发展有较密切关系。为了适应都市观众的审美需求,进城谋发展的戏班更多选择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作为描写对象,表达细腻、含蓄、精致的都市情味。

  1942年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农村题材的戏曲作品逐渐增加,正面的农民形象逐渐成为戏曲人物画廊中一个重要门类,但数量仍不及其他类别。改革开放以来,剧种乡土情味淡化趋势加剧,剧种地域特色弱化,导致戏曲脱离其根之所系的乡土,这成为不容否认的现实。

  剧作家宋西庭创作的楚剧《田耕牛本传》展现了新时代农民的典型形象。该剧借只相信使牛扶犁、勤劳耕作便能吃饱饭的农民田耕牛从承包到户时如鱼得水、精神振奋,到面临智慧农业便怅然失落、黯然神伤的人生经历和心理变化,讴歌改革开放、建设新农村的伟大历程给农村、农民所带来的巨变。全剧塑造了多姿多彩的农民群像,除田耕牛及其父亲田老根和追随田耕牛的农民石磙等老一代农民之外,还有比较开通、能与时俱进的新一代农民形象——田耕牛的妻子胖丫,田耕牛的儿子、儿媳、女儿、女婿。这些人物面貌各异,栩栩如生。更主要的是,他们的性格映照出时代的巨变,在中国戏曲人物画廊中他们是新的人物类型,独特、生动而鲜活。全剧戏剧冲突集中而强烈,戏剧冲突展开的节奏把握得很好,能与观众的审美心理形成共振,故引人入胜,不仅有戏、好看,还给观众留下思考的空间。

  在我看来,《田耕牛本传》最主要的成就是成功地证明了在当代,乡土情味、地域特色依然是地方戏魅力之所在,它不只是为楚剧的剧种建设和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经验,而且为地方戏的传承发展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清新浓郁的乡土情味,鲜明突出的地域特色是《田耕牛本传》最重要的艺术特点。这首先体现在文本创作上。剧中所刻画的人物有很强的现实性,他们就是地道的农民,他们的思想感情、言谈举止有真实的生活依据和时代依据,剧中的场面有很强的生活质感。田耕牛与胖丫的爱情与婚姻;田耕牛与牛二的相依为命、情同手足;田耕牛择婿,田老根的昏厥,田耕牛与妻子儿女的冲突及深厚情感等,既令人发噱,又让人动容。人物的语言生动活泼,而且在动作性、个性化、地域性上都可圈可点。

  《田耕牛本传》浓郁的乡土情味,鲜明突出的地域特色还体现在音乐上。此剧的声腔及演唱方式(例如帮腔等)具有浓郁的楚剧特色,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既保持了剧种本身的特色,又彰显了时代特征,在守正与创新的分寸拿捏上相当精准。

标签: 戏曲 楚剧 耕牛本传 地方戏 胖丫
sitemap